日前,中央紀委、監察部、財政部、審計署四部門最新通報的全國“小金庫”治理情況顯示,自2009年4月在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率先開展“小金庫”治理工作以來,截至2010年12月10日,已在全國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國有企業共發現“小金庫”逾4萬個,涉及金額超過200億元。全國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共發現“小金庫”25738個,涉及金額127.86億元,全國社會團體和國有企業共發現“小金庫”19855個,涉及金額88.49億元。
單看上面的數據,的確可以看出這次的小金庫查處動了真格,但是,重壓之下,“作奸犯科”之事仍不絕于耳,恐徹底攻下“小金庫”絕非朝夕之功。
從過去轉移收入、套取專項資金的老方法,到違規收費、罰款及攤派設立“小金庫”的新動作,工藝升級之快,可謂“舊瓶裝新藥”;從最初“羞赧”地打著資產處置、出租收入的旗號,到“堂而皇之”的以會議費、培訓費等名義套取資金,再到“大膽出位”地虛列支出轉出資金、甚至以假發票等非法票據騙取資金設立“小金庫”的“激情寫真”,真是“鳥槍換大炮”。
與資金來源的多樣化相對,小金庫的資金流向倒顯得單一,無外乎發放福利、公務接待、彌補機關經費以及個人貪污挪用等。看來我們不能寄希望于私設“小金庫”者浪子回頭,相反,我們更期待“監督”這顆子彈在摧毀小金庫的彈道軌跡上再飛一會兒。
讓“監督”再飛一會兒,重在讓“懲”的火藥氣息更濃郁一些,讓投機者聞風喪膽。既然小金庫的用途本質上是以公權之力謀部門之私、一己之私的“老套套”,再飛一會兒,讓嗆人的火藥味把深埋的小金庫倒逼出來;
讓“監督”再飛一會兒,重在讓“監”的聚焦更集中一些,目前已時值年關,正是小金庫現金流動的泛濫期。監視得狠一些,打破常規一些,讓僥幸者措手不及一些,直搗小金庫潛伏的“舊框框”,把要浮出水面的污金穢銀“逮個正著”。
讓“監督”再飛一會兒,重在讓“督”的方法更專業一些,兔年要到了,不知道小金庫的“建筑者”們又會想出什么樣的“新道道”,未來一場場的“博弈”可能需要更深入更專業的“督”察“督”辦才可能會更奏效。
對于腐敗的毒害,有這樣一個警示的比喻:“一棵參天大樹,若任蛀蟲繁衍啃咬,最終必將走向枯萎。”看待整治小金庫的問題,也是關乎政府公信和執政之基的大事,讓“監督”再飛一會兒,小金庫這種“腐敗DNA”唯有擊碎,才可根除。?
?
?
相關鏈接
全國發現“小金庫”4.5萬個 金額超200億全國兩年查四萬小金庫 機關單位2000余人受處理中國已發現小金庫逾4萬個涉及金額超200億元全國查4萬小金庫涉200多億元 多成福利或被貪污中國今年清理“小金庫”逾4萬個 涉及金額215億海南三亞治理“小金庫” 舉報獎金最高額10萬元廣東63地區單位小金庫自查全都無 一查全有全國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共發現“小金庫”2487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