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部
?
核電的挫折
接連出現的核電站事故,讓世界核電工業徘徊不前幾十年。
然而,正當世界核電工業躊躇滿志,準備大干一場的時候,遭到了美國三哩島核電站事故的當頭一棒。這是一座95萬千瓦的壓水堆電站。事情發生在1979年3月28日凌晨4時半。該電站2號反應堆主給水泵停轉,輔助給水泵按預設程序啟動。問題出在輔助回路中有一道閥門在此前的例行檢修后沒有按規定打開,導致輔助泵的冷卻水不能按預設程序進入,反應堆溫度迅速上升。當操作人員發現問題時,已有47%燃料棒熔化并發生泄漏。這是核電站歷史上第一次發生燃料棒熔化事故。雖說事故并沒有因核泄漏直接導致人員死亡,但卻引起了人們對核電站安全的警覺。美國政府撤回了67座核電站的訂單,發展核電的計劃至少擱置了30年。
那幾年,世界核電工業正像“屋漏偏逢連陰雨”。三哩島核事故的陰影還沒擺脫,又一場史無前例的核電站災難襲來。那是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原蘇聯境內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使大量高輻射物質進入大氣層,造成大面積輻射污染。當時,有33.6萬居民從核電站周圍撤離,輻射物質隨風飄到數千公里之遙的歐洲大部分地區和北美東部地區。烏克蘭、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都受到嚴重污染。據2005年的切爾諾貝利事故報告,有47名救災人員和9名兒童直接死于輻射;有60萬人受到輻射污染;造成經濟損失2000億美元。關于事故起因,1986年8月公布的說法,把事故責任推給核電站操作員;1991年發布的說法,則認為是反應堆設計缺陷所致。與美歐的反應堆設計不同,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反應堆沒有防護罩,一旦發生爆炸,就會造成大量高輻射物質泄漏。政府在事故后已下令停建同樣類型的核電站。
受這兩次核電站事故的影響,全球“反核”呼聲此起彼伏,人們一度“談核色變”,許多國家出現了以反核為己任的“綠黨”。在這一背景下,可以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上世紀末,是世界核電發展的徘徊期,也是核電工業在安全方面不斷反思、改進的時期。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