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經過幾代科學家的持續努力,核電站的安全性取得了重大進展。依據不同類型反應堆已累計運行上萬年的經驗;結合運行中發現的問題,尤其是幾次重大核電站事故的教訓;參照“9·11事件”、地震、洪水、海嘯等重大災難對核電站安全的挑戰,核電技術的安全性能在不斷提高??茖W家早就將防止“燃料棒熔化”鎖定為核電站安全的關鍵,并找到了目前看是較有效的應對方法。核能專家指出,從三哩島、切爾諾貝利到福島核電站事故,都是因為在需要冷卻的時候不能冷卻,導致燃料棒熔化造成核輻射。這是因為目前在全球運行的核電站技術都屬于“第二代”。雖都有輔助冷卻系統,但啟動這些系統需要動力。福島核電站的問題就出在沒有動力來啟動輔助冷卻系統。
現在的“第三代”技術則解決了這個問題。如AP1000技術將很多大水箱放在廠房頂上,水箱表面是一層膠制的膜,一旦出現燃料棒熔化,溫度升高,膜就會熔化,水會把廠房整個淹沒,不需要任何動力。專家認為,如果福島核電站使用的是“第三代”技術,情況會好許多,至少不會波及周圍。在設計上,第三代反應堆加了自動卸壓閥門,安全殼也比較結實。有人計算過,第二代核電站出現燃料棒熔化的可能性是萬分之一。對第三代核電站的設計要求是,燃料棒熔化的概率不得超過十萬分之一??茖W家已開始研究下一代核技術,要利用核發電過程中產生的廢熱發電、供熱、生產氫氣、進行海水淡化處理等,讓核電更好地造福人類。
誠然,發展核電有風險是不言而喻的,目前的核廢料后處理方式也不盡如人意。但為什么美國、俄羅斯等經歷過核電災難的國家要堅持核電,歐洲盡管“反核”運動活躍,歐盟仍將核電列入“綠色能源”戰略,亞洲、拉美越來越多的國家要選擇核電呢?答案還是要從歷史中來找:經合組織將其成員國1969年至2000年的能源事故數據進行了比較分析,結論是與化石能源相比,核能的事故風險要低得多。僅2003年,全球煤礦事故就導致8000人死亡。正如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天野之彌所說,福島核危機并沒有改變我們面臨的現實。換言之,人類目前還不能放棄核電。(本報維也納3月25日電 本報駐維也納記者 方祥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