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8月行情將呈現“先抑后揚”的特征。所謂“先抑”是指股指會在月初進一步消化各種利空因素,跌出機會,而市場現存的利空因素均可能在8月上旬得以明朗。八九月份資金面將較7月份顯著寬松,CPI三季度見頂已成為共識,這些都標志著政策將正式進入觀察期,有助于股市在充分消化利空消息后,走出“后揚”行情。
上周是7月最后一個交易周,市場先下跌后盤整。周初近百點的放量下跌,將事件性利空消化得比較徹底,在技術形態上完成了“小雙頭”的量度跌幅。因此,進入8月后,A股市場從動量角度看,不經過一輪獲利籌碼的積累,很難再度出現深幅下挫的走勢。不過,出于謹慎的判斷,我們認為8月行情將呈現“先抑后揚”的特征。
所謂“先抑”是指股指進一步消化各種利空因素,跌出機會。市場現存利空因素均可能在8月上旬得以明朗,特別是投資者最關心的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數據,會給市場造成謹慎的情緒,這是判斷下周行情“先抑”的出發點。
進入8月后,我們認為資金面將會有所緩解。從財政存款角度來看,過去10年來,財政存款一般在每年的1、4、5、7、10這5個月中增加,從而吸收整體經濟的流動性,單月平均規模在1800億元左右。12月是財政存款的釋放時間,單月平均高達5000億元,可以緩解市場的流動性。今年的數據來看,財政存款在1、2、4、5月份均大幅增加,單月在4000億元左右,2月份更是反季節性增加1700億元。不難看出,上半年流動性從財政存款、準備金的通道被抽走,而7月份成為下半年“第一高峰”。不過,據我們預測,8月份財政存款的歷史均值將會迅速降低,9月份甚至迎來“谷底”,八九月份資金面將出現較7月份顯著“寬松”的可能,這顯然有助于股市在充分消化利空消息后,走出“后揚”行情。
其次,我們想談的是政策面。7月22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堅持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并提出,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對比此前的“控物價”和“繼續加強宏觀調控”,用詞力度明顯弱化。所以,對于大多數機構認為的政策面難以放松,我們是不認同的。
我們認為,機構“誤讀”的原因,不是被股市調整嚇到了,就是被“二三線城市限購”誤導了。與此同時,發改委的負責人指出,本輪物價上漲24個月已接近拐點??磥鞢PI三季度見頂已經成為共識。為此,我們認為,政策已正式進入觀察期。盡管7月CPI不排除再創新高,但這些利空因素已在目前弱勢行情中得到充分消化。
就外圍環境來看,希臘債務危機短期已經基本得到化解,美國債務危機問題則一波三折,增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我們認為,盡管美債問題很嚴重,但相信美國人不會干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荒唐事,8月2日達成協議的可能性依然很大。盡管評級機構威脅下調美國國債的“AAA”評級,但我們不要忘記評級機構的“本土情結”。
最后,我們想講的是地方債的問題,雖然整體風險可控,但依舊是中線很不明朗的因素。不明朗的原因在于,我們并不知道地方債問題到底有多大。上周,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表示,對于到期地方債務本息,不得展期和貸新還舊。這也加重了市場的憂慮。
按照審計署的數據,2010年末的10.7萬億元地方債務中,東部省市占比高達49.65%,中、西部省份分別占23.06%和27.29%。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已有78個市級和99個縣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的債務率高于100%,分別占兩級政府總數的19.9%和3.56%。部分地區還出現逾期債務,4個市級政府和23個縣級政府逾期債務率超過10%。我們認為,這些地方政府還款的資金來源無非是土地出讓金、財政、減持股票,而減持股票對股市的直接影響最大。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雖然受到7月CPI沖頂、地方債等負面因素的制約,市場暫時還不具備走出大的上漲行情的條件,但從中國石油到銀行板塊頻繁護盤來看,前期低點不容易被打破。八九月份資金面的持續緩解,將成為A股市場消化完利空因素后,展開“后揚”行情的直接動力。8月2日美國兩黨能否達成協議對A股市場有一定影響。而8月9日公布7月CPI數據,對于后市行情演變極為關鍵。只要大幅超出市場預期,都會形成“利空出盡”的效應。
目前市場仍處在糾結階段,穩定情緒很重要。盡管近期股指表現疲軟,但個股行情還是很活躍的。在操作上,鑒于目前市場系統性風險相對有限,投資者可在控制好倉位的前提下,采取高拋低吸的策略,積極把握個股的階段性機會。
?
???相關新聞
五年來首次沒有紅7月 A股“一往情深”看八月
下半年中國股市六大期待 A股有望迎“熊?!鞭D換
A股指數投資步入“對沖策略時代”
A股峰回路轉需待宏觀形勢明朗 關注局部機會
A股調整或以時間換空間 結構性行情可期
內憂外患齊襲A股 短線維持弱勢格局
?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