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霧對空氣影響幾何?
大霧令環境空氣質量顯著降低,濟南市空氣質量日報顯示,5日,濟南空氣質量中度污染,污染指數226,空氣質量五級,首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這是自11月8日入冬以來,濟南市空氣質量最差的一天。上一次空氣質量中度污染發生在11月26日,但污染指數比5日低,為222。
記者查閱濟南市十天內的空氣質量日報發現,11月26日至12月5日,濟南市空氣質量兩天輕微污染,一天輕度污染,兩天中度污染,空氣質量良好率只有50%。
濟南市環保局有關人士解釋稱,大霧天氣持續出現,加之濟南市區近地面風速較小、空氣相對濕度較大,大氣低層出現逆溫現象,這些不利的氣象因素疊加導致污染物在空氣中不斷累積而不易擴散,造成本次可吸入顆粒物長時間維持在高濃度水平,一度達到重度污染。
為啥感受與數據不一致?
與大霧天氣一樣令人關注的還有,不少人提出氣象部門和環保部門公布的測量數據和居民的感受出現了比較大的出入。對于這個問題,氣象專家認為,今年大霧天氣具有覆蓋范圍廣、持續時間久的特點,給人們生活帶來很大不便,因此對大霧印象深刻。環保人士則表示,我國目前監測的空氣質量主要是直徑小于10微米的懸浮粒子(PM10),但大氣懸浮物中對健康危害最大的是直徑小于2.5微米的顆粒(PM2.5)。因此,公眾感覺空氣污染很重,但數據上還是輕微污染甚至良。
大霧頻發是否因污染加重?
省氣象臺預報員介紹說,霧和環境污染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當大氣污染嚴重時,如果出現了大霧天氣,會加重污染程度,甚至造成嚴重后果。
據了解,1952年12月5日-8日,倫敦發生了駭人聽聞的“倫敦煙霧事件”。僅僅4天時間,死亡人數達4000多人。兩個月后,又有8000多人陸續喪生。
來自果殼網的信息顯示,霧和污染物相互糾纏。霧本身是一種自然的天氣現象,即使沒有人為污染,霧照樣會發生。但是這不意味著霧的發生頻率和污染沒有任何關系。顆粒污染物,尤其是吸濕性的顆粒物為霧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凝結核,有利于霧的發生。反過來,霧天的氣象條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使城市的空氣質量不好,也是不爭的事實。(記者劉紅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