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龍鎮綠色農產品南瓜走俏全國。記者李漢仁/攝
商標富農 一村一品做大做強
9月3日在瓊山區農村走訪時,兩位村干部的樂觀豁達感染了在場的所有人。
其中一位就是舊州鎮光明村委會支部書記、光明之路種養合作社理事長吳應獻。初見時,他正走在羅馮肚田洋大棚蔬菜基地田埂上,在陽光下綻放著燦爛的笑容。“6月12日起,每天都有菜上市,葉菜最好賣。到7月31日,合作社一個多月來賣菜收入25萬元。”吳應獻表示,下半年還要擴大葉菜種植規模,大棚基地將從現在的120畝擴大到300多畝。
據悉,吳應獻的底氣來自一個靈活的體制。有錢的出錢、有地的出地,在這里干活每月能領到1700元固定工資,干活計件還有額外收入———舊州鎮農民建立起我省首個農戶自己投資、管理、營銷的專業合作社,走出了一條“光明之路”。該合作社成員已有110戶,其中70戶成員通過帶地入股,40戶農戶則是出資入股。此外,合作社還得到了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的技術支持。同時,瓊山區的“商標富農”政策也讓農民嘗到了甜頭。“注冊了自己的商標,今后腰板更硬了。”吳應獻說,從長遠發展來看,要提高合作社農產品的知名度,沒有商標保護、不打品牌是不行的。據了解,瓊山區大力實施“商標富農”戰略,全區已有效注冊商標762件。
另一位讓人感動的是龍鱗村副村長梁定師。2009年,龍鱗村發展農家樂,2010、2011年連續兩年客滿,客房有時都接待不過來。今年3月由于村前的龍湖開始清淤、清雜草,環境難免有點臟亂,所以該村2012年沒有延續旅游高潮。一個月前,龍湖開始重新放水、投魚苗,目前一些工程已收尾,景觀正在恢復中。
“景觀逐步恢復后,客人就會回來。”坐在湖邊的涼亭里,梁定師自信的臉上泛著笑容。放眼望去,這里的雞鴨鵝自然放養,雞在岸邊覓食,從不怕人;鴨鵝在湖中游泳,悠閑自得、儼然是主人。正在建設的驛站離湖不遠,主體已經完工。不久的將來,游客便可在綠色慢行道驛站里喝咖啡,然后租輛自行車出發,環湖、環村騎行一周;每年5月份,游客還可去摘荔枝———利用一片成熟的荔枝林,龍鱗村計劃修一條環繞果園的慢行道。目前,已有企業愿意投資。“龍鱗村要走出去,聯手打品牌。”梁定師說。
光明村、龍鱗村的創業只是瓊山農村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瓊山區通過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推行生態循環經濟、特色經濟以及立體經濟等一系列舉措,使全區涌現出一批各具特色的“香蕉村”、“胡椒村”、“檳榔村”、“瓜菜村”、“養豬村”等特色產業村,實現了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全區農業經濟邁上新臺階,農民收入得到了明顯提高。
文明生態 百里百村金字招牌
瓊山區農村發展的背后,是文明生態村建設的長足進步———該區文明生態村已成為海口乃至全省的一塊金字招牌。截至目前,全區開展文明生態村建設村莊突破500個,占自然村總數的65%;受益人口占全區農村人口近70%。瓊山區“百里文明生態村長廊”已成為農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成為城里人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今年,該區將繼續通過項目帶動,進一步推動全區文明生態村建設,計劃完成50個文明生態村建設,“九龍戲水”生態文化休閑區項目將是其中亮點。據區委書記王飛介紹,瓊山區委區政府有意引導,計劃把九個帶“龍”字的村、加上一個大水村聯合起來,規劃“九龍戲水”旅游項目。項目位于紅旗鎮北面、三門坡鎮南面,轄區27個自然村,以龍發、龍門、東龍、龍瑞、龍祖、龍茂山、龍鱗、龍馬、龍鳳、大水等自然村為核心區,開展旅游、農家樂經營,聯手做大做強。
該項目規劃定位為海南省文明生態村休閑示范區,是在“百村聯創百里文明生態村長廊”的基礎上,以全國文明鎮紅旗鎮為重點,充分挖掘片區內“山、水、田、園”等自然生態風光和“鄉土文化、人文傳說、農墾文化、現代文化”等人文風俗,規劃出九龍綜合旅游線、紅旗片旅游線和三門坡片旅游線等3條旅游線路,重點策劃沿旅游線的12個重點村莊的特色景觀或人文亮點。目前,片區內的12個重點村莊正在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其中,以東龍、龍瑞、龍祖、龍馬為重點,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完成率已經占計劃量的68%,力爭10月份試營業。
在農村加快發展的同時,瓊山區還注重發揮中心鎮的帶動作用。目前,紅旗風情小鎮已完成規劃,計劃總投資50億,以花卉產業、文化產業、中心鎮建設為核心,涵蓋中心鎮建設、花卉產業園、花卉博覽園、海外華文教育基地、華儲旅游酒店等多個項目,計劃2015年建成。今年全區規劃建設7個風情小鎮。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