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生態:互聯網“植被”
觀察評估近一個月來集中打擊網絡謠言的進展和效果,可以得出這樣幾個結論:
一是時政類大V將集體退場,專業背景的中V崛起。
除文藝體育類明星,微博客時政類大V中,雜家居多,越界發言的居多。像薛蠻子,風險投資專家,帖文內容廣泛,甚少原創,以轉發為主。這類大V可能不失人文關懷,比如薛蠻子參與發起了對白血病女孩魯若晴的救助,但對公共事務的看法更多是直抒胸臆,或信口開河。而社會轉型期很多復雜問題和矛盾糾結,需要專業判斷,理性考量,利益均衡。不能像“方韓大戰”中的“方黑”“韓黑”那樣好勇斗狠。
時政類大V作為一個群體退場,從一個角度看,未嘗不是強行擠掉“輿論泡沫”,雖然手法有些粗糙。少數沉湎于浪漫情懷、躁動而偏激的知識分子網友,也需要思考如何能夠推動社會實現平滑轉型,否則,裹挾網絡民意和政府決策,是很危險的。日前,知名網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于建嶸主動奔赴貴州擔任鄉長助理,體驗基層治理的苦衷。這類行動有助于知識分子更為準確地把脈國情,到時再上微博議政,會帶來泥土的樸實和堅韌。
今后,有專業背景的中V將崛起。像新聞傳播學領域里的@展江、@杜駿飛、@張志安、@武大沈陽;經濟學領域的@易鵬;政法類賬戶的@廣東政法、@云南省人民檢察院、@恩施州中級人民法院;青少年研究專家類的@孫云曉;人文地理和民族學領域的@單之薔、@蔣兆勇,等等,將以扎實的專業背景和學理分析,贏得網民的理性認同,而不是像先前的大V一樣單單“吸引眼球”。建議公權力對于“專家論政”給予更多包容。守住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所奠定的知識分子政策底線。“文革”后,鄧小平提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胡耀邦倡導“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要搞現代化,必須尊重知識分子,愛護知識分子,而不是站在其對立面。這也是我們的一項基本國策啊。
二是亟須包容和保護草根網友的意見表達。
記得上世紀80年代末,美學家李澤厚曾感慨:如果抹掉我們這一代學者,不出10年,新一代學者將起來,中國唯獨不缺乏的就是人才。在這次互聯網整治中首當其沖的大V,即使完全消失,對網絡輿論生態的影響也是極為有限的。但草根網友對于輿論生態和整個社會生態來說,更有價值。
社會轉型期,法制不夠健全,傳統媒體更重視輿論導向,而輿論監督功能弱化,一些基層民眾在缺乏其他權利救濟通道的情況下,借助互聯網呼救和吶喊。像2009年河南農民工張海超的塵肺病到了晚期,但因原勞動單位拒絕出具證明,始終無法拿到法定機構的診斷結果,被迫活體“開胸驗肺”。此事經媒體報道后,掀起網絡輿論狂潮。最后,張海超獲賠償,解決了低保。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了《職業病防治法》。這個極端案例提示,互聯網是草根老百姓“吁天權”的實現通道,不僅需要高度重視,而且應存一分敬畏之心。
在2009年河南靈寶“跨省抓捕”網友王帥案中,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和“強國論壇”一起組織過4次訪談,促成王帥獲釋。一位網友在跟帖中寫道:“個別地方官吏自以為天高皇帝遠,老子天下第一,隨心所欲,為所欲為,欺壓草民,特別要提醒這些地方官吏牢牢記住:中國老百姓只要鼠標輕點,就跟總書記在一起了。”那種豪邁的感覺溢于言表,至今難忘。
經過多年的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中國政治大局穩定,在此前提下也要看到,各種社會矛盾在累積和疊加,漸漸逼近引爆點。互聯網是中國社會的出氣孔和安全閥。草根網民的呼聲,哪怕是偏激的訴求,釋放出來,也有利于上級政府和全社會發現基層的問題,及時解決,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此三人的暴力犯罪行為必須嚴正譴責,活著的冀中星將受到法律的懲處,但全社會也需要嚴肅反思他們為什么走上玉石俱焚的暴力犯罪之路。在錢明奇爆炸案后,鳳凰衛視主持人閭丘露薇點開自己的微博,赫然發現就在幾天前他曾轉過自己的帖子,“感覺后脊發涼,在那幾千條評論中,我們不會知道有一個聲音是來自如此決絕、預備死亡的他,他一輩子不被聽見”,直到那三聲巨響。
比關切大V浮沉更重要的,是保護草根老百姓的網絡表達權,釋放社會壓力。社會轉型期的輿情環境錯綜復雜,民眾對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安全等問題十分敏感,容易由現實利益問題引發不滿,因社會急劇變革而產生非理性心態。對于社會不良情緒,需要積極進行疏導,釋疑解惑,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平衡心理。政府對民意多一分誠懇和謙卑,我們的體制就多一點彈性和張力。
三是鼓勵和保護“微公益”網友。
記者鄧飛從“揭黑”的調查報道,轉型做“微公益”,微博打拐,免費午餐、大病醫保。鄧飛的轉型對年輕網民有重要啟迪。就是從批判社會、批評政府,網絡“憤青”般的憤世嫉俗,轉而以建設性的心態改良社會,與政府合作解決各種基本的民生問題。這對新生代國民性格的塑造,社會心理的優化,有重要意義。
四是理解和扶持社會化媒體營銷產業。
這次被查處的網絡推手“立二拆四”(楊秀宇),從事的是社會化媒體營銷。他捧紅過阿壩州羌寨的網絡紅人“天仙妹妹”,屬于無害網絡操作;汶川地震后“封殺王老吉”的策劃,還屬于營銷經典。后來迎合網絡“重口味”,包裝“干露露”,捏造虛假新聞,走上邪路。但我們不能因此把借助網絡社區的互動營銷,包括人物營銷、故事營銷、話題營銷,一棍子打死。
營銷公司注冊大量馬甲,聯絡大V轉發帖文,與名人廣告一樣,能快速提升產品的知名度,促進產品的銷售,只要不涉及虛假廣告,即使不招人待見,也并不違法。
互聯網平臺上的社會化媒體營銷,屬于創意營銷產業、第四產業,不宜用鄉土社會的眼光污名化。如果只是以有組織和以營利為目的界定“兩高”司法解釋中的“非法經營罪”,而忽略其“擾亂市場秩序”的性質,就容易誤傷新興的社會化媒體營銷業。
網友“蔥頭不是干部”感慨:“還在上訪的人是相信政府的,還在上網的人是相信法律的。”公權力要善管互聯網,也要善待互聯網。雖然活躍網民并不能代表全體國民的意志,但因為擅長表達,而成為社情民意的某種風向標。
善待互聯網,就是愛護社會的“植被”。沒有植被的荒原,人心容易沙化,空氣中能聞到火藥味。在互聯網上包容不同社會群體的不同利益訴求,在多元雜音中凝聚共識,就是為中國社會活血化瘀,為民族肌體固本培元。學者笑蜀分析:微博時代,每一個普通人,都能對公共事務進行力所能及的最大關注和最大參與,通過自治與合作,倡導有品質的公民生活,有助于增進整個社會的公共理性,形成社會共識,形成堅實的社會底盤。
網上流傳的一幅鄉村土墻上的標語,道出了部分官員內心的隱秘:“不信謠,不傳謠,政府的解釋是惟一依據。”這種惟我獨尊的心態,與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倡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背道而馳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實現政府管理和基層民主有機結合。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實行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以擴大有序參與、推進信息公開、加強議事協商、強化權力監督為重點。”互聯網就是有序參與、協商民主的平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