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互信要靠溝通
“刑罰,只是末端處置,保護醫患權益,更應關注如何預防、緩解醫患糾紛。”市人大代表、瑞金醫院盧灣分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健說,充分的醫患溝通,重建醫患互信,是減少糾紛的一種保障。
有人抱怨:醫院手術,什么都要家屬簽字,該怎樣做,醫生最清楚,為何樣樣推給家屬?“事實上,手術前讓病人家屬簽字,是法定程序,也是醫患溝通,既為了充分保障病人、家屬對病情和治療方法的知情權,也是對醫務人員隨意行為的一種限制,而絕非推卸責任和規避風險。”李健說,即使病人和家屬簽字后,如果醫務人員存在過失,或因不規范行為致使病人受到傷害,病人或患者家屬仍然有權利要求鑒定,并根據鑒定結果要求賠償。
人們還常抱怨,在三甲醫院候診一兩個小時,醫生問診卻只有幾分鐘;可事實卻是,一上午坐診幾十位病人的醫生也已是精疲力竭。更何況,這些精疲力竭的醫生,還面臨“后繼乏人”的窘境,今年多地醫學院高考招生分數下降,不是好現象,“如何把最優秀的年輕人吸引到醫護群體中,讓醫生成為體面的、有尊嚴的精英職業——這應是醫改努力的一個關鍵目標;否則,即便醫療硬件再先進,患者的生命權益終將保障乏力,醫患互信也無從談起。”
?
相關鏈接:
海口醫療聯合體模式顯成效 讓基層醫院發揮實效
中國第二批赴馬里維和醫療分隊凱旋回國
衛計委:目前網絡醫療屬“健康咨詢”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