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2014年5月4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觀看北大師生紀念五四運動95周年
青春詩會時同朗誦者親切交談。
四、弘揚現實主義精神扎根人民生活
西方傳統的現實主義又稱“寫實主義”,認為在人類的認知中,我們對物體的理解與感知,與物體獨立于我們心靈之外的實際存在是一致的。一般認為現實主義關心現實和實際而排斥理想主義。在藝術上,現實主義指對自然或當代生活做準確、詳盡和不加修飾的描述。現實主義摒棄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張細密觀察事物的外表,據實摹寫,它包含了不同文明中的許多藝術思潮。西方傳統的現實主義具有三個方面的特性:第一,真實客觀地再現社會現實,是現實主義最根本的意義。這個意義上,企望真實地呈現社會生存的本真樣態。作為浪漫主義的論辯敵手,作為社會邊緣貧困小人物的代言,現實主義理論強調披露真實,戳穿偽飾現狀的意識形態。現實主義抵制作浪漫主義,追求客觀性,為那些墮入貧困被邊緣化的弱勢族群或階層發聲。顯然具有素樸的人間情懷和人道精神。第二,典型理論。典型論構成現實主義理論的一項核心內容,概括而言,典型論欲求解決的即是文學人物的特殊與一般的關系問題。第三,歷史性。歷史性是現實主義理論中比較可行的一個準則,現實主義確有歷史性的維度。恩格斯在致瑪·哈克奈斯信中說“現實主義的意思是,除細節的真實外,還要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把人物置身于一個政治、社會、經濟的具體的總體現實中刻畫才能達到“充分的現實主義”的高度。而且,這個具體的總體現實還是不斷發展的,現實主義要塑造那些生動的辯證過程。一般說來,西方傳統的現實主義作品具有三個特點:一是細節的真實性。要有真實的細節描寫,用歷史的、具體的人生圖畫來反映社會生活。現實主義作品是以形象的現實性和具體性來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讀者觀眾如入其境。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過典型的方法,對現實的生活素材進行選擇、提煉、概括,從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質特征。可以說,典型化是現實主義的核心,是區別于自然主義的標志。三是具體描寫方式的客觀性。作者要通過對現實生活的客觀,具體的描寫,從作品的場面和情節中自然地體現出作者的思想傾向和愛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別地說出來。
我們所要提倡的現實主義與西方傳統的現實主義不同,是體現唯物主義世界觀、歷史觀、實踐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現實主義,體現在文藝上,就是以人民為中心。
習近平強調“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要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謳歌奮斗人生,刻畫最美人物,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習近平指出:“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對人民,要愛得真摯、愛得徹底、愛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道理,深入群眾、深入生活,誠心誠意做人民的小學生。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應該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丑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