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到父母親情關愛的孩子
一份圍繞困境孩子的入戶調查問卷,結果讓人揪心,這些孩子多被散養,會遭遇歧視和冷眼,甚至有孩子出現厭學情緒,不愿意去學校,不愿意與人接觸。“缺失了父母的疼愛,他們身心很難健康成長,很多兒童比較自卑或者自閉。”
父親因搶劫被抓入獄后,母親改嫁走了,哥哥也出去打工了,他就一個人留在父母曾經住過的那間房里生活。
在屯昌新興鎮科甲嶺村,今年14歲剛上初中二年級的胡恒留著長長的頭發,面容嚴肅眼神警惕,和居住在一墻之隔的活潑開朗的堂兄弟們大相徑庭。
胡恒的奶奶67歲了,因為年紀大了,除每星期給胡恒六七十元的學校飯堂伙食費外,很難有精力照顧胡恒的其他方面,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因此需要胡恒“一個人扛”。
去年,屯昌當地婦聯部門搞活動,讓困境兒童說出自己的心愿。胡恒提出“想要一張嶄新的寫字桌”,婦聯部門滿足了胡恒的心愿。
但是,課桌搬進了胡恒那間昏暗的臥室后,他并沒有使用寫字桌做功課讀書。9月11日,記者來到他家時,課桌連同上面擺放的書落滿了灰塵。“孩子獨自一人守著空房,沒了大人的關愛、監護,內心空空的。”村干部說。
成美基金會的志愿者們在走訪中發現,絕大多數“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由爺爺奶奶撫養,很多孩子甚至記不清父母的模樣。“缺失了父母的疼愛,他們身心很難健康成長,很多兒童比較自卑或者自閉。”曾江苑說。
樂東一個讀小學四年級的女童讓曾江苑記憶深刻。因為村路崎嶇狹窄,志愿者找不到女童的家,她被80多歲的爺爺帶到村口接受調查。“女孩特別瘦弱,明顯感覺到她身上自卑感很重,內心封閉,特別怕生,不敢說話。”
進一步了解,曾江苑得知,小女孩在學校里無論課上還是課下都很少與人交流,也不愿意參與到同學們的課間游戲中。“爺爺時常會透露自己如遭遇不測,要將孫女送給愛心人士或送到政府的想法,孩子很可憐。”
梁媛說,成美基金會在入戶調查填寫問卷時,特意圍繞孩子們的心理設計了問題,諸如“在學校有沒有交朋友?”“放學了你都會去哪里玩?”“心里有問題你都會跟誰說?”“你在學校有沒有人欺負你,欺負你你會怎么辦?”等。
問卷結果讓人揪心,梁媛梳理發現,很多“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會被散養,會遭受到歧視和冷眼。甚至有孩子出現了厭學的情緒,不愿意去學校,不愿意與人接觸。
《幫扶建議》中同樣指出,居住環境較差、生活艱難、醫療缺失等惡劣的生存環境使困境兒童較難得到與普通孩子同樣的關愛,致使一些孩子的心靈扭曲,行為出現偏差,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