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題
海南省啟動
“普惠型兒童福利”試點
今年7月,瓊海嘉積鎮退休職工黃培波查看銀行卡,發現里面匯入了800元,老人打聽后得知,這是瓊海市民政部門給他孫子、孫女發放的困境家庭兒童救助金。
多年前,黃培波的兒子遭遇飛來橫禍,被歹徒傷害不幸身亡,此后兒媳改嫁他鄉。撫養孫子和孫女成了黃培波老兩口最重要的事情。
“小孩子很需要這筆錢,可以給他們增一些伙食費,買一點書本。”黃培波說,對于撫養兩個在瓊海市區上學的孩子,他每個月2000元的退休金要精打細算,才能度過去。
去年,瓊海成為民政部關于開展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建設第二批試點地區。對孤兒、困境兒童、困境家庭兒童、普通兒童等進行分類分標準保障。困境家庭兒童,就涵蓋了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因其他情況無法履行撫養義務和監護職責的兒童,每人每月發放生活救助金400元;父母為國家殘疾標準2級以上殘疾人的兒童,父母患重病暫時失去勞動能力致生活困難家庭的兒童,每人每月發放生活救助金300元;父母長期服刑在押或強制戒毒的兒童,每人每月發放生活救助金300元等。
從今年7月起,伴隨著核查工作的完成,瓊海全市1582名困境家庭兒童可以領取兒童救助資金。“對于一些貧困兒童的家庭,我們是在向他們發放低保金的基礎上,再幫助他們兜底。”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陳世雷表示,“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們不會因為家庭原因沒錢穿衣、沒錢吃飯。”陳世雷說,除了對這一特殊群體兒童的救助金外,如果兒童生了大病,民政部門還將在醫療救助政策上“給予傾斜,優先考慮”。
與此同時,對統計的困境家庭兒童進行動態管理也在瓊海相繼展開。瓊海市民政局福利股股長王照源介紹道,對于每一名兒童都要認真審核,對于孩子信息的變更,所在村村委會都要出具證明。“相應的政策出臺后,我們可以對這類需要關心幫助的兒童進行監控。”
記者從省民政廳獲悉,除瓊海外,陵水、澄邁也在開展這項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建設的省級試點。“這是今年省政府工作責任事項,而且事關未成年人的福祉。”省民政廳廳長苗建中表示,今年下半年將全力抓好瓊海、澄邁、陵水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試點工作。
對于兒童群體的關愛工作在基層組織中也有進一步的創新。
9月9日,屯昌楓木鎮羅案村黨支部書記王德宣照例來到楓木中心小學看望11歲的陳小貝,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然后給孩子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報平安。
羅案村是外出打工人員比例最大的行政村,像陳小貝一樣的留守兒童有19名。在王德宣的組織下,實行村干部與留守兒童結成對子幫扶,村干部做“代理”爸媽。
羅案村有5名村干部,每個人都是3—4個孩子的“代理”爸媽。村干部平時不論多忙,回村后第一件事就是看望這些留守的孩子。此外,周末邀請留守兒童到家里聚餐、中秋節給留守兒童送點心,兒童節給留守兒童搞活動,發水果、糖果也是村中的慣例。
村婦代會主任符學連說,“這些孩子平時缺少父母關懷,我們這些‘代理爸媽’就應該給他們關心。當孩子想爸媽了,或者遇到節日,我們總是打電話給孩子的父母,讓孩子與父母在電話里交流,讓孩子安心讀書,父母安心工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