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期間,國家旅游局公布的《游客不文明記錄管理暫行辦法》施行正式滿半年。“拉黑”不文明旅游的做法備受輿論好評之余。但記者調查發現,“黑名單”制度雷聲大雨點小,存在判定違規、取證執法、處罰把握中的多重難點。
“黑名單”出臺半年 不文明行為“我行我素”
故宮紅墻上新添多處“ 到此一游”、西安華清池游人“胸襲”楊貴妃雕像拍照……這個國慶長假是游客“黑名單”上線后的第一個“黃金周”,不文明旅游再度成為公眾關心的熱點。
今年4月,《游客不文明記錄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出臺后,國家旅游局已經前后公布了兩批游客不文明記錄名單,首批4人,第二批3人,共計7人被“拉黑”。
上線黑名單制度和兩度公布“拉黑”名單,國家旅游局半年以來的重拳出擊獲得了輿論多方的好評。一些旅游業內人士指出,不文明行為“黑名單”制度的出臺能給當事人帶來強烈的輿論壓力,同時也為其他游客樹起了心理上的警戒線,對建立文明旅游長效工作機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好評之余,效力如何?黑名單制度上線半年來,不文明的行為并未有明顯遏制的現象。中國游客在日本、泰國等地均被曝出不文明行為。令人遺憾的是,這些“有圖有真相”甚至被當地媒體大幅報道的不文明事件,大多至今未能出現在旅游部門的“黑名單”中,“拉黑”速度嚴重滯后。
雷聲大雨點小 黑名單落實遭遇“三重檻”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看似震懾性強的“黑名單”公布時聲勢浩大,處罰手段卻相對“疲軟”,對于不文明行為的管束面臨著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處境。記者調查發現,現實中,游客“黑名單”機制面臨三重困難:判定行為難、取證執法難、處罰把握難。
“一重檻”:存模糊地帶,判定不文明行為難度大。
根據辦法,游客不文明行為包括旅游活動中因擾亂公共交通工具秩序,破壞公共環境衛生、公共設施,違反旅游目的地社會風俗、民族生活習慣,損毀、破壞旅游目的地文物古跡等而受到行政處罰、法院判決承擔責任,或造成嚴重社會不良影響的行為。
一些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規則制定后,執行中如何界定是個問題,行政處罰、法院判決容易界定,但造成嚴重社會不良影響這一點就很難確定。
“二重檻”:自由行“管不了”,跟團行取證和執法難。
旅游管理部門本身沒有執法權限,旅行社和一線工作人員又缺乏執行的能力和動力,這就讓跟團游面臨尷尬的監管境地。更重要的是,已經占據了國人出行“半壁江山”的自由行模式或面臨監管真空。
江西光大國際旅行社總經理姜江說,判定不文明行為進行記錄必須要有證據,這種證據采集需要一線工作人員去做,但一線導游和領隊不是專業執法人員,實行起來很難做到如實記錄,旅行社方面本身又只是企業身份,缺少動力舉證游客的不文明行為。
“三重檻”:后果語焉不詳,處罰力度把握難。
記者注意到,因不文明行為記錄在案的游客,究竟還會為此付出何種代價,辦法中語焉不詳,在國家旅游局的官網上也難以了解到已經進入了“黑名單”的7名游客將會面臨怎樣的懲處。對于不同類型和不同程度的不文明行為,會有什么相對應的“黑名單”處罰,這些也并未向公眾公開。
遏制“任性旅游” “黑名單”需長出“牙齒”
專家指出,要遏制“任性旅游”,真正樹立文明旅游新風尚,不僅要讓“黑名單”制度真正長出牙齒,將游客不文明行為關進制度的籠子,還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引導,積好文明跬步。
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認為,對“黑名單”游客的處罰首先需要法律上的授權,然后再進一步探討,對于不同危害程度,處罰的方式方法作出相應的細致的限定。同時,還需創新監管手段,破題“自由行”中的不文明行為監管難的問題。
專家指出,游客的“黑名單”制度應明確判定、取證和處罰環節的細節問題,消除旅行社和一線人員的疑慮。而針對旅游管理部門本身沒有執法權限的問題,應引入多部門聯動的綜合執法模式,加強“不文明檔案”的硬約束。
?
?
?
相關鏈接:
儋州國慶黃金周旅游創新高 游客同比增長21%
海口黃金周旅游收入7億 “雙創”奠基礎游客滿意度高
三亞9道“緊箍咒”整治海鮮排檔 游客:吃起來放心
海口黃金周旅游收入7億 “雙創”奠基礎游客滿意度高
青島警方談天價蝦事件:曾支開老板囑游客留證據
海口黃金周旅游收入7億 “雙創”奠基礎游客滿意度高
青島再現黑餐廳:店家賣蟹先拔腿 游客花費2876元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