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鋼集團在拆除焦爐 楊青攝
2016,決戰過剩產能
化解過剩產能,已到了“繞不過去的歷史關口”。
看看經濟數據,我國2015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分別為7%、7%、6.9%,似乎也不低,尤其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這樣的增速已可令人滿意。但更深一層看,正如中央反復強調的,經濟下行壓力很大。
壓力的最大來源是工業。2015年以來,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一直在5.6%至6.8%區間內波動。雖然在經歷去年9月、10月的連續下滑后,11月工業增速較10月回升0.6個百分點至6.2%,但較往年兩位數以上的增速下降明顯。
與此相對應,去年1至10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8666億元,同比下降2%,降幅比1至9月份擴大0.3個百分點。“大家普遍關注GDP增速下降,其實最具挑戰性的是工業企業盈利水平的下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說。
對此,重鋼集團董事長劉加才深有體會。他說,去年前三季度,大中型鋼鐵企業主營業務虧損552.71億元,其中酒鋼、鞍鋼、武鋼、包鋼虧40億至50億元不等,上半年盈利較好的寶鋼也在三季度出現虧損45.71億元。
“重鋼的情況是,前三季度鋼材平均售價僅2257元/噸,比上年同期降低28.63%,僅降價損失就達24.14億元。”劉加才憂心忡忡地說。
虧損,這不僅是鋼鐵行業的問題。山西全省煤炭企業到去年9月底,盈虧相抵凈虧損70.37億元,欠發職工工資35億元,欠繳社會保險109億元。此外電解鋁、水泥、石化、平板玻璃、風電設備、造船等行業也面臨同樣困境。這些行業的共同特點,就是產能過剩。
去產能不能再等!這其中的焦點和難點大致有四:過剩性行業、資源型城市、僵尸企業、高污染產業。
過剩性行業,虧損已成常態。資源型城市則往往是過剩性行業密集之地,它們面臨的問題,是地區發展失速,財政失血,城市蕭條,必須踏上轉型之路。
以資源型城市較多的山西為例,2015年前三季度,該省生產總值增長2.8%,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1個百分點;全省一般預算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11.4%,119個縣(市、區)中有82個財政收入負增長。與山西一樣,這幾年,我國GDP增速排名靠后的地區,多是受產能過剩的拖累。
僵尸企業,是指那些已無望恢復生氣,但由于獲得貸款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閉的企業。這種企業在我國有不少,許多是過剩產能行業中的國有企業,因為人員的負擔、債務的風險,以及政府對影響社會穩定的擔憂,僵而不死,占據著大量資源。
還有就是高污染產業,即使從市場容量看不算過剩,從環境容量看仍是過剩的。華北等地三天兩頭襲來的嚴重霧霾,讓壓減這一類產能顯得十分迫切。
冀南鋼鐵重鎮武安市市長魏雪生說:“以前,我們認為有錢、有稅收就有一切。現在看來,再這樣發展下去,遭受污染之害的首先是我們自己。我們下大決心治理污染、壓減產能、外遷鋼企,這既是全市百姓的呼聲,也是大局的需要。”
環境保護是大局,經濟轉型發展同樣是大局。目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優化結構、轉換動力迫在眉睫,容不得半點耽擱和掣肘,而過剩產能像一個毒瘤,占用著資源,腐蝕著肌體,若遷延日久不能解決,必將拖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步伐。
中財辦副主任楊偉民指出,我國經濟中的所謂結構性矛盾,就是產能過剩比較嚴重,存在大量無效供給,而有效供給不足,存在不少短板。供給結構不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無效供給占用著有效供給的資源。
“比如說新增貸款當中相當部分用于借新還舊、用于償還利息,投向中期回報率不高的一些項目,流向了虛擬經濟,這間接抬高了實體經濟的成本,還帶來了經濟的金融化、泡沫化、實體經濟與金融的失衡等等這些結構性問題。”楊偉民說。
可以說,過剩產能這個毒瘤不除,經濟結構性問題還將惡化,創新發展也難獲足夠的空間。我們已經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壯士斷腕勢在必行!
河北遷安市長張淑云說:“轉型是個漫長的過程,新興產業培育不會一蹴而就,一些企業不會轉、不想轉、不敢轉。但2014年我市鋼鐵行業貢獻的稅收減少了10億元,我們深感‘一鋼獨大’的痛苦,不轉、慢轉后果都難以想象。”
當然,這一過程肯定會伴隨矛盾和痛苦。河北一家大型民營鋼企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完成壓減指標,2016年要拆一座450立方米高爐,2017年要拆3座80噸轉爐。我個人的利益可以不考慮,幾千人下崗怎么辦?”
部分工人下崗轉崗,部分企業破產重組,一些地方財政減收……這些都是可以想見的困難,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的不情愿,也不是不可以理解。但是,各自的小道理,不能淹沒國家發展全局的大道理,更不能與經濟新常態的要求和趨勢背道而馳。
最近兩個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高規格會議,均著力強調化解過剩產能,將其作為2016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這顯示了黨中央解決這一問題的決心。
去年1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更提出具體要求:對不符合國家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標準和長期虧損的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實行關停并轉或剝離重組,對持續虧損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采取資產重組、產權轉讓、關閉破產等方式予以“出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