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2月1日消息(記者林韋瑋 特約記者吳彭保 通訊員陳創淼 王巨昌)2月1日上午,記者從海口秀英區委六屆六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上獲悉,“十二五”期間,秀英區積極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實施海南國際旅游島戰略,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各項事業,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的態勢,較好地實現了“十二五”規劃各項目標。
經濟實現跨越發展 綜合實力大大增強
“十二五”期間,秀英區搶抓機遇,強勢推進海口城市“西擴”、“西強”戰略,全力服務保障重點項目建設,美安科技新城、長影環球100、萬達商業綜合體、新海物流園、五源河文體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五年來,共征收土地面積約6.63萬畝,房屋拆遷面積128.33萬平方米,征收土地面積和房屋拆遷面積均居海口市首位,2013年、2014年連續兩年在全市重點項目和征地工作考核中排名第一。
期間,“永興紅”荔枝獲評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農業附加值不斷提升;美安科技新城等園區建設加快推進,藥谷、高新區產業集群逐步成形;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制藥、新能源、商務會展、現代物流、文體旅游等產業逐步成為最具特色、最有活力的主導產業。
據悉,秀英區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169.48億元,是2010年94.66億元的1.8倍,平均增速保持在12.2%的高速增長區間;工業總產值205.12億元,是2010年133億元的1.5倍,年均增長11.4%;農業總產值26.01億元,是2010年16.74億元的1.5倍,年均增長3.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8.63億元,是2010年117.88億元的1.7倍,年均增長13.3%;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15元,是2010年17553元的1.5倍,年均增長10.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73元,是2010年6218元的1.9倍,年均增長12.3%;公共財政總收入36.2億元,是2010年10.68億元的3.4倍,年均增長31.15%;特別是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74.81億元,是2010年87.83億元的3.1倍,年均增長25.6%,總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市前列。
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城鎮化大步推進
據介紹,秀英區加大城鄉基礎設施投入建設,順利完成了海榆中線拓寬、貨運大道、永萬路、長濱路等49條城市干道的建設,城區路網增加204公里,以路網為依托的城市骨架基本成型;改善農村交通路網,行政村“村村通”硬化道路,農村道路增加107公里。
同時,實施農村節水灌溉工程,切實解決羊山地區生產用水問題和25個村莊2萬多人的用水需求。片區開發空前提速,金沙灣、西海岸南片區等區域開發加快,城市建成區不斷擴大。棚戶區改造、風情小鎮建設同步推進,完成鎮海村棚戶區改造,新海棚戶區、五源河片區改造步伐加快,在全省率先啟動石山互聯網農業小鎮建設,永興體育產業小鎮、東山中心鎮建設有序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成效明顯。
城市管理能力提高 城鄉面貌大變化
秀英區堅持規劃引領,實現全區村莊規劃編制全覆蓋,為村莊建設、風貌管控提供了規劃依據。率先開展“美麗鄉村 潔凈家園”環境綜合整治活動,舉全區之力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以“有志者事竟成”、“愚公移山”的決心和毅力,開創了“雙創”新模式,全面推進“八抓八整治”,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初步實現了“三個轉變”(城市面貌由“臟亂差”向整潔、有序、干凈轉變,群眾態度由觀望等待向主動參與轉變,干部作風由慢作為、不作為向主動身體力行“四種精神”轉變),得到了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廣大市民游客的擁護支持及新聞媒體的點贊。
同時,深入開展“城市管理年”活動和“城市管理六大專項整治行動”。據統計,2012年至2015年,區里先后組織較大規模拆違行動150余次,拆除總面積達206.9萬平方米,2013年和2014年拆違總面積在海口市四個區均排名第一。在全市率先完成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優化城管執法機構設置,推動執法隊伍下沉,將相應城市管理的職權、資源全部下放到鎮(街),實現城管執法工作“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全覆蓋。東山鎮福寨村等獲評“海南省文明示范村”稱號,石山鎮美貫村、官良村被評為“省級環保小康示范村”,石山鎮美社村獲評“海南省十大最美鄉村”稱號。
改革開放全面深化 發展活力大迸發
秀英區深入推進社區管理體制、“多規合一”、鎮(街)行政管理體制等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強鎮擴權,推動事權資源向鎮街下沉。順利承接市三輪下放的109項權項,下放11項權項到各鎮(街)。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提高行政效率,推出便民服務事項51項,全區141個行政審批事項申報材料精簡率52%,承諾辦理期限提速69%,網上審批覆蓋率100%。政府各項改革、農村系列改革順利完成,激發了發展活力。
社會協調發展 人民福祉大增進
據了解,秀英區“十二五”期間民生事業和社會治理全面發展,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區里每年把新增財力的70%以上投向民生,新增就業崗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等指標均名列全市前茅;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推進;區公共衛生綜合樓投入使用,農村標準化衛生室改建全部覆蓋70個行政村。此外,文化藝術、衛生計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醫保、養保均實現全區統籌和覆蓋;刑事治安案件大幅度下降,社會和諧安定有序,公共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黨建不斷加強 “戰斗堡壘”作用大提升
據悉,秀英區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以作風建設為突破口、以問題為導向,確保從嚴治黨落到實處。不斷加強對黨員隊伍的教育管理,樹立了被市委追授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典型洪慶芝,為黨員隊伍樹立了榜樣;創新了一批黨建載體,有效破解農村、社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等黨建領域難題。
同時,組織開展“聯村聯戶”、“結對共建和聯手扶貧”、“認領微心愿·溫暖百姓家”、“溫暖社區·溫暖村莊”等活動,著力把秀英建設成有溫度的城區;率先在全市開展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志愿服務活動,全區共有231個基層黨支部成立了黨員志愿者服務隊,積極投身“雙創”志愿服務;切實抓好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的轉化提高,共整頓轉化了24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
五年來,共投入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經費1.6億元,發展黨員2318名,解決了33個村(居)服務場所“無危小”問題,打造了石山鎮施茶村等一批“黨建示范點”。此外,大力整治“庸懶散奢貪”、“不干事不擔事”行為,加大對群眾反映強烈和媒體曝光問題的問責力度,嚴肅處理推諉扯皮、不在狀態、不作為、慢作為等問題,共開展明察暗訪156次,問責處理41個單位143人,曝光處理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案例3起。
?
?
相關鏈接:
海口旅游“十二五”亮麗收官 旅游收入超額完成?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