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考核、誰監測”
創新機制,避免行政干預
“除了企業造假,還有一個是行政干預,主要表現在,一些地方政府干預當地監測部門正常出具環境質量監測數據,對一些排污大戶搞地方保護。”張波說,“就山東而言,因為省委、省政府對環保工作十分支持,主要領導在這件事上定力很強,跟我講,不要管別的地方怎么樣,山東要堅持實事求是。”
如果說企業環保數據造假,帶來了技術反制和創新,那么行政干預,則倒逼了監測體制機制的改革和創新。
5年前,山東改變老辦法,實行環境質量“上收一級”管理、污染源“下放一級”管理。省級環保部門負責17個設區城市環境質量的監督監測,污染源監督監測下放到市縣級環保部門,即由原來的“考核誰、誰監測”改為“誰考核、誰監測”。
“之前,環境質量的監測數據基本由各級環保部門自行監測上報,‘考核誰、誰監測’,很難避免同級行政干預。同時,為滿足監測信息需求,需要各級都建立一支龐大的環境監測隊伍,難免導致機構編制膨脹、行政成本攀升,不可行?!睆垜c偉一針見血。
“考核誰、誰監測”,易造成數據注水。用棉花、塑料紙堵塞采樣頭,在采樣頭周圍灑水、噴霧的情況,執法檢查組都發現過。“那時候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往往很好,可是與老百姓的感受大不一樣?!睆埐ㄕf,自行上報時,全省環境空氣質量良好率為95%,改革后降低為66%,這才是實打實的數據。
石敬華明顯感到,改革后,省市縣三級責任更加明確,數據質量和排污監管的效率更高?!皵祿|量改善很大,數據準確性得到有效保障,真正為環境決策和管理起到了支撐作用?!?/p>
與地方行政干預的博弈,可以說是“斗智斗勇”?!坝械臅r候壓力很大。”一位市領導曾經對張波說:“人家別的地方怎么干,你就怎么干,不就完了嗎?你們搞什么特殊啊?”
不搞“特殊”,就沒有改革和創新。山東還搞了一個“特殊”,那就是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規定大氣環境質量同比改善的市,作出了貢獻,將得到省級財政補償的錢;大氣環境質量同比變差的市,拖了全省后腿,需要向省級補償。補償一個季度結算一次,1微克污染物的價碼是20萬元。
這樣一來,各市壓力更大,誰都不想在排行榜上“墊底丟人”。過去一些市環保局長在當地市領導那里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數據不改善,你就別干了!”可是僅靠環保局長一個人,怎么改善數據?
原來是“風箱里的老鼠——兩頭受氣”的基層環保局長們,如今普遍壓力小了?!艾F在不用管監測了,主要領導也干預不了,就解脫一些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市環保局長對記者說,“一些污染企業,是我們這里的利稅大戶,牛氣哄哄,原來去好幾次都查不了?,F在沒了行政干預和地方保護,企業再也不敢肆意排污了?!?/p>
并非沒有地方打歪主意?!坝幸粋€市與運營公司商量,幫當地調個數,結果很快就被我們發現了。原來是公司一個員工被私下買通,做了手腳。公司開除了這名員工,如果再發現第二次,公司將被逐出山東市場?!睆垜c偉說。
伴隨著“誰考核,誰監測”,山東引入社會機構開展環境監測。以空氣質量監測站為例,公開招標3家運營公司、1家比對公司,負責全省144個空氣站的運營和比對工作,政府購買合格數據。
監督方面,實行“運營公司內部質控,比對公司移動比對,省級環保管理考核,市級環保定期互查”,再加上社會公眾參與監督,從而形成了“4+1”的監督模式,數據質量大為提高。現在全省空氣站平均設備運行率和數據準確率均達到90%以上。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