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地下綜合管廊主監控中心完工,可實現對管廊24小時監控。
記者曹馬志 攝影報道
43.5公里長的管廊全部開工,已建成廊體20.08公里,完成投資24.57億元。自開工以來,平均每月完成投資1.45億元、形成廊體1.2公里……目前,海口地下綜合管廊三年試點項目交出一份靚麗的成績單。
據悉,海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工作,結合實際明確了“高起點規劃、新老區統籌、全管線入廊、市場化運作”的總體思路,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在全國試點城市中,海口率先實現燃氣管線入廊,電力、通信、燃氣、供水、污水等五類管線有序入廊,高效推進機制建立、制度完善、規范管理等,加速城市空間開發提檔升級。
新起點 “多規合一”畫好地下空間藍圖
近日公示的《海口市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明確,海口將在全市范圍內規劃建設綜合管廊,以構筑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綜合管廊系統。其中,43.24公里長的三年國家試點項目已經全部開工,目前,已建成廊體20.08公里,計劃明年8月前全部完工。
管廊建設,規劃先行。海口按照“多規合一”改革總體要求,根據地下空間一張藍圖,制定并不斷完善《管廊專項規劃》:注重上下左右規劃銜接,落實城市總體規劃和地下空間規劃,銜接“水電氣光”四網專項規劃;注重全管線入廊,嚴格體現能進皆進;注重前瞻性,技術高標準、適度預留容量;注重區域成網、干支相連。
同時,海口建設中嚴格執行國標,融合城市特色。為此,在試點項目綜合管廊斷面分為單艙、雙艙、三艙和四艙四種形式,容納管線包括電力、通信、給水、天然氣、污水等,各專業設計嚴格按照《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GB50838-2015的技術要求進行,并結合海口市濱海、地下水位高、地質復雜的具體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完工的地下綜合管廊內景。
新模式 PPP項目撬動共建最大合力
在試點建設啟動之初,海口就組建市管廊公司,作為市級的公共事業管廊平臺,將全市管廊的規劃編制權、制度制定權、運營管理權等賦予管廊公司,為管線單位參與管廊建設管理提供了平臺,為實現全市管廊項目統一規劃、集中推進、統籌協調提供了機制保障。
據了解,海口已編制了到2020年的建設計劃,并全部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推進。建設上,政府方通過監理強化現場監管,委托第三方全過程跟蹤審計確保過程規范。運營上,約定每公里綜合單價付費標準,同時明確考評指標。
海口市管廊公司負責人介紹,充分發揮補貼資金的撬動作用,中央補貼資金撬動的資金規模擴大了至少2.5倍。同時,在管廊PPP工程推進過程中,將所有項目打包,采用EPC模式,一次性完成了項目的PPP、設計、勘察、施工的采購。另外,在PPP+EPC+全過程跟蹤審計模式下,項目建設的各方同屬一個聯合體,有利于建設過程的協調,增強投資、設計、勘察、施工的協同性,實現了項目的高效整合,提高了推進效率。
正是由于試點成績突出,海口市管廊PPP項目已被列為國家第三批PPP示范項目。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工作杭州推進會議及即將在成都召開的管廊試點工作現場會上,海口均被推薦作典型經驗發言。
完工的地下綜合管廊外景。
新發展 統籌建設激活城市新動能
海口在新區全面推進管廊成網同步建設,在建成區結合棚改、道路改造等推進管廊落地,做到“新區不欠賬,老區快補上”。在海口中心老城區,結合鹽灶片區棚改項目,圍繞“窄馬路密路網”的規劃布局,在道路紅線寬僅15米的情況下,采用“纜線型管廊為主、支線管廊為輔”的方案。海口結合棚改項目,開建約10公里的管廊,有效解決了老區管廊落地難的問題。
管廊同步配套,高度融合新區開發。西海岸、美安科技新城、東部桂林洋開發區是海口重點開發新區,共規劃管廊120公里,已開工建設27.6公里,體現“區域成網、干支相連”布局,可同步投入使用并發揮效益。
另外,海口在管廊建設中做到城市基礎設施地上地下統籌,不僅關注“面子”,更全力以赴推進管廊建設筑牢城市的“里子”。管廊消除了地上架空線,解決了道路上方的線路蛛網密布,使城市更加美觀;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間,不僅節約了城市用地,還促進了地下空間開發;管廊提供了良好的基本公共設施基礎,使項目沿線投資環境得以改善,進而提升城市價值,推動地方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
據悉,目前,海口正在持之以恒推進強制入廊和市場化收費機制,與管線單位積極協商,出臺強制入廊辦法、科學制定收費標準。PPP項目方完成5年建設期后,還將負責后續15年的運營維護,致力打造管廊“百年工程”,推進城市地下空間升級換代,逐步實現馬路不再開“拉鏈”,頭頂不見“蜘蛛網”。
(海口網4月18日訊)
?
?
相關鏈接:
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開始公示 海口將建222千米綜合管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