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青松村苗村村民小組的村民們迎來了一群老朋友,來自嘉道理中國保育和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的專家們繼今年1月在此開辟我省首批水稻覆蓋免耕技術試驗田后,再次到此進行技術推廣和調研,助村民提升水稻種植產量和質量。
作為試驗田的種植戶,苗村村民李文永感慨道,技術更新帶來的提升,連他自己都想不到。“不僅長勢好多了,秧苗種下去后就不用再施肥鋤草,時間也節約了。”李文永說。
讓稻田產生變化的,是嘉道理中國保育和四川省農科院合作推廣的水稻覆蓋免耕技術,通過在插秧前于土壤中施肥并覆蓋地膜的方式,既有效杜絕了雜草的生長,也免去了農戶種植后反復施肥的勞作,省時、省力、省肥的同時,還能提升水稻產量。
“水稻覆蓋免耕技術,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便開始研發,目前在四川省的應用面積已達到50萬公頃,有機種植畝產能達到1300斤。”四川省農科院教授呂世華說,在2009年,嘉道理中國保育與四川省農科院開展合作,結合地膜覆蓋、免耕及其他配套技術研發出省水、省肥、省工的高產水稻覆蓋免耕技術,并開始了推廣。
之所以選中青松鄉苗村,合作雙方看中的不僅僅是白沙優質的自然環境,同時也期望借助技術的推廣,讓苗村村民得以掌握種植技術,打造有機、優質的農產品,實現增收致富。
據了解,在苗村開展的此次試種,共有有機地膜覆蓋和化肥地膜覆蓋兩種形式,結合苗村生態保護核心區的地理位置,合作雙方及村民都傾向于有機地膜覆蓋的形式。“除了畝產能夠提升300斤左右,有機水稻的市場需求和價格都很高,能夠幫助農戶實現增收。”嘉道理中國保育活動負責人霍泳儀表示,僅有機稻米的價格,就能達到普通稻米的5倍之多。
目前,水稻覆蓋免耕技術已在苗村取得了喜人的效果,下一步或將推廣鋪開。
?
?
?
相關鏈接:
專家學者探訪三亞海棠灣水稻國家公園 稱大開眼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