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精神文明建設巡禮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精心設計載體,著力打造品牌,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為打造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園、中華民族的四季花園、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注入了文明的基因,為加快建設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提供更加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海南日報今起開設“海南精神文明建設巡禮”專欄,聚焦我省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等創建活動,以及道德模范評選、開展志愿服務建設等方面的做法和典型。敬請關注。
遵循“什寒模式”著力打造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縱深推進鄉村文明建設
瓊中:文明新風吹拂富美鄉村
?
瓊中鄉村文明建設深入推進,村容村貌發生巨大變化,促進當地百姓脫貧增收。圖為什寒村村民展示自家種的蔬菜。陳元才 通訊員朱德權 秦海靈 攝
你能看見多遠的過去,就能預見多遠的未來。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紅毛鎮什寒村,古樸的石板路,印刻著古老歷史文化記憶;講述黎族苗族農耕故事的壁畫,把游人拉進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舊時光。
作為瓊中一個曾經極度貧困的村莊,什寒村依托“黨員驛站”黨建服務品牌,實施生態旅游脫貧工程,實現“黨建實、百姓富、產業強、生態美”,從昔日的貧困小村莊蛻變為“最美中國鄉村”,瓊中全縣域亦以特色村寨建設為抓手,為鄉村文明增添靚麗之色。
既重面子更重里子
什寒村走上旅游扶貧新模式
昔日什寒村,地面雜草叢生、瓦房破舊,路上污泥濁水,走路都要卷褲腳。
村民邱國文對幾年前什寒的模樣還記憶尤新,如今住在寬敞的新房子里,老邱說,“每晚睡得香嘞!”
老邱總跟人說當初建這間新房,沒花一分錢。其實他說得并不準確,建房子的5萬多元錢,是從省委辦公廳“腰包”里掏出來的。
2009年,什寒村被確定為省委辦公廳扶貧聯系點。辦公廳選派扶貧工作隊進駐什寒幫扶,不但協調投入扶貧資金2100多萬元,還從辦公經費中擠出100多萬元,完成70多戶農家的一級危房改造,什寒的模樣開始變了。
修建環村路、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加固硬化塘壩、栽花種樹……如今,村里的建筑充滿了濃郁的民族特色,孩子們在干凈整潔的水泥路上嬉戲打鬧,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瓊中善于挖掘每個村莊的歷史遺跡、民俗文化、民居風格、生態特色,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業、一村一韻”的要求,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景觀;利用國家給予西部地區重點扶持貧困縣的興邊富民政策資金850萬元,一次性投入到什寒的旅游化改造中。
風貌管控,讓村寨建設一點點變得更有品位起來。從“貧窮”到“最美”,什寒人逐步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發展模式。
黨員驛站富民基地
文明鄉村建設中的紅色動力
在瓊中鄉村走訪,人們都能看到一個個由紅、黃、藍3種顏色組成的標識牌———瓊中黨員驛站。三色代表的是“三服務”:服務黨員、服務群眾、服務游客。
過去瓊中大部分行政村場所功能少、面積小,設施簡陋,近年瓊中先后投入5000多萬元加強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的建設,并圍繞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的目標,植入“黨員驛站”概念。驛站既是“富民”基地,也成了為村民辦實事的“便民”中心。
瓊中文明鄉村建設,離不開黨員驛站的服務,在什寒村,各項服務還面向游客。
“歡迎歡迎!村里民宿多,還遍布鄉村好味。”近日,在什寒村粉紅色船型屋造型的黨員驛站里,村黨支部書記王國康正熱情地給幾位三亞游客介紹什寒的食宿情況。
什寒村的旅游服務設施,就是從最初的村級活動場所延伸開的。
7年前,什寒村啟動村級活動場所建設,修建完善黨員驛站。2012年下半年,在原基地上升級打造什寒“奔格內”鄉村旅游客棧,完善旅游服務功能。
此后,依托此地相繼開展的科技進村、文化進村、法律進村、金融進村、公園進村等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揮村級活動場所的綜合效益。
瓊中的“黨員驛站”黨建服務品牌,強化了村級黨支部在“富美鄉村”建設中的組織引領和服務協調作用。目前,“黨員驛站”黨建品牌已經成為瓊中綠色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紅色元素”,也是瓊中“奔格內”鄉村旅游的一大亮色。
挖掘黎苗文化留住美麗鄉愁
全面鋪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
打通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最后一公里,以點帶面,連面成片。
遵循著“什寒模式”,瓊中依托地理區位、優良生態、黎苗文化以及政策等優勢,以全域旅游為目標,以“奔格內”鄉村旅游為主線,深入挖掘特色產業、黎苗文化、紅色文化、歷史古跡等旅游元素,建設特色美麗村寨。
這些具有黎風苗韻的特色村寨,如珍珠般散落在青山綠水間。
在灣嶺鎮鴨坡村,走進嗎哪書屋,手捧一本散著油墨香氣的《有一種日子在瓊中》,感嘆歲月靜好;在鸚哥嶺半山腰上的便文村,夜晚露營基地,靜聽蟲鳥的鳴叫……
瓊中縣委書記孫喆說,瓊中不僅把黎苗民族文化和紅色印記文化與景觀景點、建筑風格、文化墻等進行融合,還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貫穿于富美鄉村建設的始終。
在充分考慮“點、線、面”和現實承載能力的基礎上,瓊中編制出臺了《瓊中“富美鄉村”建設行動綱要》和100個行政村573個自然村建設規劃,形成一個規劃系統引領建設。強化村莊建房風貌管控,實行村民建房報建制度,不搞大拆大建,將黎族苗族的文化裝飾、民族圖騰等元素融入房屋建設,留住了鄉愁。
在特色村寨建設指引下,瓊中開展生態保護“六大專項整治行動”,在鄉村環境上,形成“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垃圾處理體系,實現各鄉鎮、農場生活垃圾清掃保潔全覆蓋;率先于全省推行水環境治理PPP模式;依法打擊違法建筑,啟動整治違法建筑三年攻堅行動;扎實推進土壤環境治理,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抓大氣污染治理,全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9.72%。
新圖景,照亮瓊中鄉村文明新征途……
?
?
相關鏈接:
瓊中精準扶貧走上“云端” 摸清貧困大數據
瓊中革命老村的美麗變遷——古老黎村看便文
瓊中景區成立“旅游巡回法庭” 審理旅游糾紛案件
中國創業媒體高峰論壇瓊中舉辦
發展鄉村旅游業 瓊中塹對村變“錢堆”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