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驛站富民基地
文明鄉村建設中的紅色動力
在瓊中鄉村走訪,人們都能看到一個個由紅、黃、藍3種顏色組成的標識牌———瓊中黨員驛站。三色代表的是“三服務”:服務黨員、服務群眾、服務游客。
過去瓊中大部分行政村場所功能少、面積小,設施簡陋,近年瓊中先后投入5000多萬元加強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的建設,并圍繞建設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的目標,植入“黨員驛站”概念。驛站既是“富民”基地,也成了為村民辦實事的“便民”中心。
瓊中文明鄉村建設,離不開黨員驛站的服務,在什寒村,各項服務還面向游客。
“歡迎歡迎!村里民宿多,還遍布鄉村好味。”近日,在什寒村粉紅色船型屋造型的黨員驛站里,村黨支部書記王國康正熱情地給幾位三亞游客介紹什寒的食宿情況。
什寒村的旅游服務設施,就是從最初的村級活動場所延伸開的。
7年前,什寒村啟動村級活動場所建設,修建完善黨員驛站。2012年下半年,在原基地上升級打造什寒“奔格內”鄉村旅游客棧,完善旅游服務功能。
此后,依托此地相繼開展的科技進村、文化進村、法律進村、金融進村、公園進村等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揮村級活動場所的綜合效益。
瓊中的“黨員驛站”黨建服務品牌,強化了村級黨支部在“富美鄉村”建設中的組織引領和服務協調作用。目前,“黨員驛站”黨建品牌已經成為瓊中綠色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紅色元素”,也是瓊中“奔格內”鄉村旅游的一大亮色。
挖掘黎苗文化留住美麗鄉愁
全面鋪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
打通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最后一公里,以點帶面,連面成片。
遵循著“什寒模式”,瓊中依托地理區位、優良生態、黎苗文化以及政策等優勢,以全域旅游為目標,以“奔格內”鄉村旅游為主線,深入挖掘特色產業、黎苗文化、紅色文化、歷史古跡等旅游元素,建設特色美麗村寨。
這些具有黎風苗韻的特色村寨,如珍珠般散落在青山綠水間。
在灣嶺鎮鴨坡村,走進嗎哪書屋,手捧一本散著油墨香氣的《有一種日子在瓊中》,感嘆歲月靜好;在鸚哥嶺半山腰上的便文村,夜晚露營基地,靜聽蟲鳥的鳴叫……
瓊中縣委書記孫喆說,瓊中不僅把黎苗民族文化和紅色印記文化與景觀景點、建筑風格、文化墻等進行融合,還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貫穿于富美鄉村建設的始終。
在充分考慮“點、線、面”和現實承載能力的基礎上,瓊中編制出臺了《瓊中“富美鄉村”建設行動綱要》和100個行政村573個自然村建設規劃,形成一個規劃系統引領建設。強化村莊建房風貌管控,實行村民建房報建制度,不搞大拆大建,將黎族苗族的文化裝飾、民族圖騰等元素融入房屋建設,留住了鄉愁。
在特色村寨建設指引下,瓊中開展生態保護“六大專項整治行動”,在鄉村環境上,形成“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垃圾處理體系,實現各鄉鎮、農場生活垃圾清掃保潔全覆蓋;率先于全省推行水環境治理PPP模式;依法打擊違法建筑,啟動整治違法建筑三年攻堅行動;扎實推進土壤環境治理,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抓大氣污染治理,全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9.72%。
新圖景,照亮瓊中鄉村文明新征途……
?
?
相關鏈接:
瓊中精準扶貧走上“云端” 摸清貧困大數據
瓊中革命老村的美麗變遷——古老黎村看便文
瓊中景區成立“旅游巡回法庭” 審理旅游糾紛案件
中國創業媒體高峰論壇瓊中舉辦
發展鄉村旅游業 瓊中塹對村變“錢堆”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