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海口市正結合開展“河長制”工作,將美舍河水體治理經驗推廣到全市水體治理工作中,全力推動南渡江、榮山河等江河湖庫的濕地保護修復工作,提高濕地自然恢復能力,維護江河湖庫生態健康安全。
海口市近三年(2015年—2017年)已投入資金80億元,用于濕地保護修復相關的水環境整治工作。開展包括海綿城市建設、點面源污染防治、水量保障等方面工作,取得了較好的保護成效。
海口市結合濕地綠色資源和文明生態村文化等,在濕地保護的基礎上發展濕地產業、開展生態旅游活動,實現了濕地保護利用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目前,海口市有2處利用濱海濕地資源開展生態旅游,分別是白沙門公園、假日海灘生態旅游區,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來拍鳥觀鳥和觀光旅游。
濕地農業發展勢頭較好。如龍華區龍泉鎮涵泳村的千畝荷塘,當地村民依靠荷塘增加超過1500萬元的收入,央視新聞聯播節目對此曾做過專門報道;瓊山區鳳翔街道辦的新潭村,每逢初夏時節,潭面上開滿荷花,吸引二三萬名游客前來體驗觀光;瓊山區三門坡鎮的龍鱗村,是遠近聞名的青蛙和羅非魚的生態養殖村。
通過濕地資源的保護與合理利用,激活了海口市濕地生態旅游市場。美蘭區三江鎮的“鶴舞九湖”,就是濕地文化與農耕文化相結合的鄉村生態旅游片區,每年吸引近5萬游人到此旅游觀光;秀英區永興鎮的“馮塘綠園”,是一個集羊山濕地、生態農業、民俗文化、創意產業等多元素融合的鄉村生態旅游區,每年給每戶村民帶來2萬多元收入;美蘭區演豐鎮依托紅樹林濕地開展的民宿體驗,年接待游客達20余萬人次。
海口市將積極拓展濕地合理利用方式,實現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建立高效立體濕地生態農業示范區,重點發展濕地旅游業,加快發展紅樹林綜合性產業,積極發展濕地文化創意產業。
記者了解到,海口市近日已獲得我國政府向國際濕地組織提交認證國際濕地城市遴選提名資格,目前申報國際濕地城市的所有相關材料,已經通過國家林業局遞交給聯合國濕地公約組織。這將有利于提升海口良好的生態環境這一發展核心競爭力,持續塑造海口的生態名片。
記者光明
(海口網12月6日訊)
?
?
相關鏈接:
專家點贊海口濕地修復保護工作 值得其他城市借鑒?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