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查看視頻
讓孩子們接受更均衡的義務教育,關鍵之一就是要補齊“鄉村教育弱”的短板。在我國廣大農村,不足100人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是我國教育體系的“末梢神經”。40年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曾面臨因生源減少而萎縮的“陣痛”,卻也在合理規劃城鄉學校布局的時代變遷中得以“重生”。公平而有質量的義務教育,正在廣大鄉村落地生根。
這里是河南,全國的教育人口大省,義務教育學校數、在校生數是全國最多。在偏遠的鄉村,這一所所學校就承載著很多農村家庭對孩子成才的期望。
每周一早上6點,洛陽新安縣村莊里的一條條“鄉間小道”就成了“求學之路”。很多讀小學的孩子會在這一天被家長送回學校,開始一周的校園生活。
學生家長 郭春彥:“孩子住校,我周一用半個小時送送他,然后周五的話,再去接一下?!?/p>
被媽媽領著的孩子叫介夢哲,家住洛陽新安縣的上坡村,在3公里外鎮上的白墻小學讀四年級,因為往返不便就住在學校。其實在他家門口,曾經也有一個教學點,但它和很多鄉村學校一樣,因為生源的減少最后一點點地“消失”了。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