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你們稱呼它為土豆,專家們說它是馬鈴薯,我們本地人更喜歡稱呼它為洋芋,于是本地流行一句順口溜,定西有三寶:洋芋、土豆、馬鈴薯。我和它打了幾十年交道,以后還將繼續,生活中的很多變化,都與土豆有關,我見證了定西土豆的“變形記”,土豆也見證了我們一家生活的巨變。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我們的改革開放】祖孫三代和“土豆”的故事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8-12-17 10:53

      央視網消息 我不喜歡吃土豆。

      一吃,小時候的饑餓感就撲面而來,伴隨而來的還有胃部發酸,想想都難受。

      但是,我很喜歡土豆。

      這兩者并不矛盾。

      你們稱呼它為土豆,專家們說它是馬鈴薯,我們本地人更喜歡稱呼它為洋芋,于是本地流行一句順口溜,定西有三寶:洋芋、土豆、馬鈴薯。

      我和它打了幾十年交道,以后還將繼續,生活中的很多變化,都與土豆有關,我見證了定西土豆的“變形記”,土豆也見證了我們一家生活的巨變。

      【一】救命薯

    張壽和父親張富清、侄子張文斌。

      我叫張壽,生于1967年。從我記事起,每天下午,奶奶總會煮一大鍋土豆,大的人吃,小的豬吃,全家七八口人,第二天的早飯和中飯全是土豆。

      每天上學,包里背的干糧就是兩個水煮的土豆。

      雖然吃了會難受,但不吃,饑餓更難忍受。

      現在回想小時候,關于吃的,大概就是兩件事:吃了很多土豆以及吃不飽肚子。

      家鄉定西流傳著一句話:“山是和尚頭,溝里沒水流,十有九年旱,歲歲人發愁”,唱盡了家鄉生態環境的惡劣。

      我們這里是干旱地區,春夏少雨缺水,那時候家里要種將近40畝田,種小麥、小米、蕎麥、豌豆、扁豆、甜菜,土豆等,全是旱地,靠天吃飯,收成都不怎么樣,唯獨生長周期較長的土豆產量可以。

      所以每年計劃種植的時候,父親張富清都會說,土豆是必須要種的。

      土豆真的算是家里的救命糧。煮著吃、炒著吃、炸著吃,逢節日時的吃法最令人懷念:將土豆煮熟,剝了皮、搗碎,隨后將胡麻炒熟、碾碎,攪拌到一起,一紅一白,那叫一個香。

      現在很少有人這么吃了,我雖然不愛吃土豆,不過這種吃法,我還是有點懷念。

      1988年,我和二哥一家搬遷到甘肅張掖市高臺縣(編者注:20世紀80年代,國家開展“三西”【甘肅的定西、河西和寧夏的西海固】扶貧),相比家鄉,這里地勢開闊,有水源,開始逐漸能吃飽肚子了。

    相關鏈接:
    《改革開放 關鍵一招》第七集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改革開放40年40個第一:派遣部隊參加維和行動
    致敬偉大征程的人民史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文藝晚會側記
    [來源:央視網] [作者:] [編輯:云夢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