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解員開展法治宣傳活動。
三、大力提升專職人民調解隊伍專職化、專業化建設
突出專職化和權威性,因地制宜選聘建立專職人民調解員隊伍。采取公開招聘與組織推薦相結合的形式,在城區及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中,優先選聘大專以上學歷、懂法律、會電腦的人員為專職人民調解員;在農村地區,優先選聘當地威望高、公道正派、明禮識事的鄉賢五老人員作為專職人民調解員;突出專業化,提升專職人民調解員隊伍的業務能力。出臺《海口市專職人民調解員行為規范》,指導專職人民調解員開展規律性矛盾糾紛排查和專業化矛盾調解。注重為調解員隊伍的業務能力“充電”,出臺《海口市專職人民調解員學習培訓制度》,實施專職人民調解員集中崗前培訓考核、持證上崗。加強人民調解員職業道德、工作紀律教育,增強人民調解員的法治思維和社會責任感、職業榮譽感,規范對人民調解員的專業培訓,定期開展實踐業務交流研討,采取集中授課、案例評析、現場觀摩、旁聽庭審、實訓演練等靈活多樣、生動有效的形式,重點開展社會形勢、法律政策、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和調解技能等培訓,提高人民調解員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和專業技能水平。邀請檢察官、律師、醫學專家、法學教授等 20 多個行業領域143名專家,組建海口市人民調解專家庫,補足專業短板;通過研發使用“智慧調解系統”手機APP實時督導,克服“面對面”調解的時空局限;突出動態化管理。堅持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實施辦案補貼,建立日常考核、年度考核機制和獎勵辦法;嚴格落實“能進能出”機制,防止一聘終身,充分調動調解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云龍鎮云蛟村專職人民調解員深入田間地頭,成功調解一宗土地糾紛。
四、大力構建以12345政府熱線大平臺支撐的大聯動、大調解格局
在發揮大平臺支撐方面,依托海口市12345政府熱線平臺“指揮棒”“繡花針”“連心橋”作用和信息化優勢,發揮熱線平臺快速收集矛盾糾紛、快速分流聯動、快速調處化解的大平臺功能,及時調動、有效整合政府部門和社會力量,采取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多樣化調解方式,合力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形成用好一個平臺,調動行政和社會資源合力聯調,合力形成“1+N”的人民調解工作體系。
在大聯動調處方面,靈活運用內部資源,建立聯動調處機制。一方面,專職人民調解員隊伍聯合全市專業行業調委會、市調解專家庫和村(居)法律顧問,相互之間形成雙向聯動調處,實現資源共享,共同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在村(居)層面實現人民調解“一桿子插到底”,將調解工作的觸角延伸到最基層,同時對涉及行業性專業性或重大、復雜、疑難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員既可向專業行業調委會發起聯動,也可申請人民調解專家出具調解意見建議書或協助參與調處,提升調解的專業化水平,確保調解的中立性、公正性和公信力。另一方面,利用市(區)級12345政府熱線平臺和鎮綜治中心平臺統籌協調,對矛盾糾紛尤其是涉及跨部門、跨區域的矛盾糾紛,建立起多方聯調機制,合力確保矛盾糾紛排查得出、穩控得住、化解得了。
在構建多元化大調解格局方面,采取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等多樣化方式,聚焦征地拆遷、生態環保、脫貧攻堅等熱點難點問題,建立內部資源聯動調處機制,用好專業行業調委會、調解專家庫、村居法律顧問等資源;建立外部資源支撐調解機制,對涉及跨部門、跨區域的矛盾糾紛,建立起多方聯調機制,實現調處手段更科學、過程更專業、成效更顯著,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鎮(街),矛盾不上交。
五、堅持防調結合、以防為主,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
一方面,堅持以預防為主、排查在先,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出臺了《海口市專職人民調解員管理辦法》《海口市專職人民調解員預防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獎勵辦法》,要求每周深入轄區開展矛盾糾紛排查3次以上;整合全市497名專職調解員、3302 名兼職調解員力量,實行鎮(街)每周、區每月、市每季度召開矛盾糾紛研判會,村(居)每天排查、上報矛盾糾紛,建立鎮、區、市三級矛盾糾紛研判機制,定期分析,爭取早發現、早處置。
另一方面,注重內外兼修、充分整合各方資源,著力強化調處功能。建立內部資源聯動調處機制,用好調解專業資源優勢,16家專業行業調委會、調解專家庫和村居法律顧問,與專職人民調解隊伍建立實行雙向聯動、內部聯動調解;建立外部資源支撐調解機制,對涉及跨部門、跨區域的矛盾糾紛,建立多方參與、共建共治的調解機制。比如,探索建立“智慧調解+人民調解”機制,依托海口“12345”熱線平臺,推行“12345+網格員+人民調解”模式,堅持迅速響應、及時轉派、跟蹤化解,著力提升對矛盾糾紛排查、收集、研判處置綜合能力,促進人民調解工作提質增效。
?
?
相關鏈接:
人民調解,著力打造升級版?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