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瓊海水口仔村挖掘傳統文化資源,打造特色扶貧產業
五色粽“包”出村民好生活
“今年端午節,我們接到了9萬多個粽子的訂單,大家一起加班加點總算順利完成了。現在,我們準備趁訂單淡季對廠區進行升級改造,增加生產線,豐富產品種類。”6月12日上午10時許,海南日報記者來到位于瓊海市石壁鎮水口仔村的石壁苗妹五色粽水口仔廠時,廠長姚偉峰正和施工隊員討論廠區升級改造工作。
水口仔村是一個位于大山中的苗村,長期以來村子缺產業,村民缺致富門路。2017年,瓊海市檢察院引進碧桂園集團扶持資金,在村內捐建了粽子生產廠房,又引進粽子生產設備,幫助水口仔村發展粽子產業。
“利用苗家五色飯的美名,打造五色粽品牌,使其成為支撐周邊未來發展的產業。”姚偉峰介紹,五色飯是當地特色小吃,由五色飯改良而來的五色粽口味上佳,但由于村民生產工藝落后,生產的粽子無法長期保存,影響了銷路,“通過廠房建設和設備升級改造,實現流水線生產,從而保證品質、產量,滿足市場需求。比如,原來粽子的保質期不超過7天,現在經過高溫蒸煮、真空包裝、高溫殺毒等流程后,保質期能延長到90天。”
“從沒想到家常吃的粽子能改變我們的生活。”2017年底成功脫貧的水口仔村村民蔣京金現在是粽廠的工人,她在粽廠里主要負責煮粽葉,“大約1個小時煮1批,一天工作8個小時,有時候也會去幫忙做一下配料、包扎的活。”
蔣京金很滿意這份工作,她笑著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我一個月能掙4000多元,比老公種地、割膠還掙得多,而且收入穩定,除掉開銷后還能存下一點。從我家到粽廠步行不到10分鐘,現在只要廠里通知干活,我馬上就來,我還想把我老公也一起叫來務工。”
據了解,石壁苗妹五色粽水口仔廠共有66名工人,都是周邊村民。還有不少村民“攜家帶口”進廠工作。今年56歲的蔣春花就和她的兩個兒媳一起在廠里務工。
“我在廠里當保潔員,兩個兒媳在車間上班。”蔣春花家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于2017年底成功脫貧。她說,2018年12月進石壁苗妹五色粽水口仔廠工作前,她在家里幫兒子種香蕉,沒啥固定收入,“現在我在廠里每個月有2000多元工資,掙得也不比年輕人少。”
最讓蔣春花高興的是,粽廠的領導得知她要接送上幼兒園的小孫子后,允許她“靈活上班”。“我只要每天保證8小時的工作時間就可行,不固定上下班時間。天氣太熱的時候,也能等到涼快一些再干活。”蔣春花笑著說,她覺得現在的生活很充實、很快樂,“女兒送了我一部手機,我都自己交話費呢。”
“我們要做的不僅是給他們一個就業崗位。”姚偉峰表示,粽廠內的工人大多會在各個崗位輪崗,掌握更多的技能,開拓視野,“這樣即使他們未來走出大山了,也能找到工作。”
對于工人的薪酬,石壁苗妹五色粽水口仔廠采取按時計薪和按件計薪兩種方式。“按時計薪最低每天80元。按件計薪每個粽子0.8元,一般一個人每天至少能包扎100個粽子。”姚偉峰表示,普通工人升級為熟練工人后,工資薪酬還會適當增加,“端午節生產任務順利完成,我們計劃對優秀員工進行表彰,通過給予表揚、頒發獎金的方式,激發他們的干勁。”
據了解,2019年1月至今,石壁苗妹五色粽水口仔廠已生產粽子約12萬個,銷售額近90萬元,并為村民發放了21.6萬元工資,石壁苗妹“五色粽”也逐步成為當地一個響亮的產業品牌。
“粽廠目前也存在不足,產品線過于單一,季節性影響特別明顯。”姚偉峰透露,粽廠正計劃開發出更多不同種類的產品,讓工廠實現全年開工生產,給村民帶去更穩定的收入,“將借助碧桂園集團旗下的酒店、餐廳等平臺,生產冷凍饅頭、燒麥等食品,探索椰子糕、菠蘿片、芒果片等農產品深加工,多管齊下把產業基礎夯實,讓大山里的居民擁有一棵產業常青樹,防止出現返貧現象。”
?
?
?
相關鏈接:
助力脫貧攻堅 海口赴陵水“取經”特色扶貧產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