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垃圾分類,你準備好了嗎?
我省明年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在省住建廳機關大院的垃圾分類屋里,工作人員指導居民分類垃圾。 本報記者 袁琛 攝
2010年海南全年垃圾處理量151萬噸,2018年增至336萬噸,年均增長14%!
生活垃圾分類,已經勢在必行。
根據我省制定的生活垃圾分類目標,2020年要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力爭到2021年全省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日前,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就《海南省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社會意見,引發社會對生活垃圾分類話題高度關注和討論。垃圾分類來了,你準備好了嗎?近日,記者走訪垃圾分類回收各個環節,探究我省垃圾分類推行到底有哪些坎,又該如何邁過去?
經驗談
機關大院先做試點,邊推廣邊總結經驗
變化:從“躲貓貓”到主動分類
最初由于搞不清到底怎么分,很多人消極應對,因此,垃圾分類知識宣傳到位很重要
“紅色是有害垃圾,橙色是其他垃圾,綠色是餐廚易腐垃圾,藍色是可回收垃圾。”8月25日晚8時許,家住海口市瓊苑路省住建廳機關大院的王祿武,提著3袋垃圾走到院子里的垃圾分類小木屋。這3個月來,他逐漸習慣了以顏色判斷垃圾桶的分類,再把各袋垃圾扔到不同的桶里。
站在一旁的海口市愛藍環保服務中心總干事徐華,手拿夾子翻了翻王祿武的垃圾袋,從中翻出了一個泡沫水果套,她耐心地對王祿武說:“王大爺,這個水果套是不容易腐爛的,不能和果皮這些易腐垃圾混放,得放到其他垃圾分類的袋子里。”說罷,她把水果套扔到橙色垃圾桶,再用夾子把裝果皮的垃圾袋扎破,把袋里的果皮、菜根抖干凈后,將垃圾袋也扔進了橙色垃圾桶。
根據省住建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省全年垃圾處理量151萬噸,2018年增加到336萬噸,年均增長14%。2013年,我省把農村生活垃圾也納入了垃圾處理體系,大幅增加了垃圾處理量。
“我省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全省城鄉要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省住建廳副廳長許毅介紹,省住建廳已牽頭編制完成全省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實施方案,計劃2020年全省鋪開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力爭2021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今年5月初,受省住建廳的委托,環保公益機構愛藍環保服務中心進駐到省住建廳機關大院,創建全省首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這3個月來,不僅僅是王祿武,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把生活垃圾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進行分類放置。
“垃圾分類,跟我們有什么關系?”一開始,很多人對放置在各個樓道口五顏六色的分類垃圾桶并不怎么重視,愛藍環保服務中心的志愿者經常能翻出大家放錯的垃圾,比如易腐垃圾桶里,翻出來被報紙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外賣盒子,有些人嫌垃圾分類麻煩,甚至把垃圾拿到外面不分類的垃圾桶去扔。
“大家一看到我們來檢查垃圾分類,就躲躲閃閃,這讓我們反思,為什么大家對垃圾分類如此消極。”徐華說,經調查,發現多數人缺乏垃圾分類的知識,弄不清楚要處理掉的垃圾到底屬于哪一類。為將垃圾分類知識宣傳到位,愛藍環保服務中心的志愿者們對居住在大樓里的每個人進行一對一的宣傳,并把垃圾分類知識制作成小卡片發放,讓大家像記單詞一樣記住每種垃圾的分類。
按照協議,在8月底前,省住建廳將對此次垃圾分類試點工作進行評估,要求垃圾分類的投放正確率要達到80%以上。“按照目前來看,這個目標可以完成。”徐華說,相較于上海等地區,目前省住建廳的垃圾分類設置還比較簡單,但這3個月來也費了不少力氣,才逐步引導大家形成垃圾分類的習慣。接下來,他們將繼續往一些自治管理成效較好的居民小區推廣,邊試點推廣邊總結經驗,再逐步推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