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鷺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翩翩起舞。
“紅樹林區是候鳥的越冬場和遷徙中轉站,更是各種海鳥的覓食棲息,生產繁殖的場所。”近日,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程師馮爾輝發現,嬌小可愛的蒙古沙鴴、嘴微上翹的青腳鷸、上體灰褐色的紅腳鷸等鴴鷸類水鳥,從北方遷飛路過這里,保護區慢慢變得熱鬧起來。有些過境水鳥待吃飽喝足后將再次啟程,一路南下,最遠飛至澳大利亞等地過冬。
近年來,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修復成效顯著,紅樹林的面積逐年擴大,紅樹林及濕地生態系統功能不斷增強,環境良好、生態平衡健康穩定的東寨港,不時出現萬鳥翩躚的壯觀場面。
灘涂和淺水區域覓食的小白鷺。
又到候鳥遷飛時 大批小白鷺現身東寨港
9月12日下午4點左右,在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塔市保護站,20多只小白鷺在退潮后的灘涂和淺水區域覓食。它們不時伸長頸部,昂頭環顧四周,步履穩健,從容不迫。更有不少小白鷺站立在海岸邊的紅樹林上,遠遠望去,綠樹叢中閃耀著白光點點。
馮爾輝介紹,小白鷺屬于中型涉禽,喜歡棲息于稻田、河岸、泥灘及沿海小溪流,并集群在水邊淺水處活動。特別有意思的是,小白鷺常一腳站立于水中,另一腳曲縮于腹下,頭縮至背上呈“S”狀,長時間呆立不動,或漫步走動,待發現食物后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扎入水中捕食,或者將腳探入水中攪動后捕食被驚嚇到的魚。
據了解,海南位于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線路上,每年到了8月底9月初,就會有越冬水鳥陸續飛來,在此越冬或者遷飛路過。而環境良好、生態平衡健康穩定的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上的重要停留地、中轉站、越冬候鳥的重要棲息地。這里也是海南每年越冬水鳥調查種類和數量最多的地方。
“每年12月到第二年1月,東寨港的越冬水鳥最多。根據統計數據,最多的時候一次記錄到3萬多只。”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東寨港保護區生態環境明顯好轉,紅樹林及濕地生態系統功能不斷增強,生態平衡健康穩定,保護區紅樹林的面積逐年擴大,從2013年的1578公頃擴大到現在的1771公頃。目前,保護區野生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多,記錄的鳥類從原來的180多種增至現在的214種,保護區水質從原來的劣Ⅳ提升為現在的Ⅲ類,海洋底棲動物和微生物的數量越來越多,保護區物種生態鏈穩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