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篇
王映斗的一生,為官清廉,為學精博。作為一名文人,他實現了一個士大夫的終極夢想———學而優則仕。與此同時,他也擁有中國傳統士大夫最明顯的性格———重情、明理。在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下,數十年的寒窗苦讀,讓王映斗熟誦經文,不斷豐富著自己的精神世界。
《天人輯要》集儒學精要
在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眼中,“學而優則仕”是他們大多數人的夢想。“讀書”是人生起步的重要途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思想是儒家一派,儒學是中國傳統學術的根基,也是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
因此,熟讀四書五經,博覽儒家經典,是王映斗求學覓知,入仕為官時的重要功課。我們從王映斗后來所著的《天人輯要》中,不難發現作者長期受儒學文化的熏染,讓他在不斷關注宇宙人生的同時,對人倫社會等也有較深程度的思考。
在王映斗留下的遺篇中,《天人輯要序》、《天地日月風雷變化章》、《三才章》、《五倫章》、《敬身章》、《立教章》、《循禮章》、《知命章》、《厚親睦鄰章》、《治家章》、《裔后章》等,充分彰顯了作者深厚的儒學文化根底。
對宇宙本源的思考
王映斗思想深處,有關于宇宙本源的認識中,他認為:“兩儀者,天地也。兩儀本于太極,生于無極,無太極一而已矣……不言無極,無以為萬物之本;不言太極,無以為萬物之根。是以言其有,則無所不有,言其無,則沖莫無朕而動靜陰陽悉具其中。”
中國傳統學術中,關于宇宙本源的討論早已有之?!兑捉洝分兄v:“易有太極,太極生兩翼,兩翼生四象,四象生八卦?!?/p>
到了南宋,大儒朱熹認為“純以理言,以有無為一”。朱熹的思想成為以后科舉考試的正統。在王映斗關于宇宙本源的思考中,深受朱熹“無極即太極”,無極并不是無,太極也不是宇宙起點,而是天地萬物共同本性等思想的影響。
重人倫求和諧
王映斗的遺作中,不乏大量對國家、社會、人倫的關照。他在《五倫章》中,突出五倫之間的關系:“父慈子孝,夫唱婦隨,兄友弟恭,朋友有信?!比寮宜枷胫厝藗悾跤扯逢P于倫常之間的論述,同樣讓人們懂得,處在什么樣的位置,應該如何做人。
《知命章》中,道出了儒者王映斗內心深處的“義利”觀。“……若夫見利而趨之,見害而避之,無論趨避,不得天道,難逃邪。或利得矣,而名節有虧,終必為所讓責。”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但如果只是單單為了得“利”而趨之,為了避“害”而逃之,都是不得“天道”的行為。君子重義,小人惟利,只有得“道”之“趨避”,才是符合社會規范的行為。
《治家章》中有:“至治生之事,則惟勤,家不可有閑人,宅不可有棄地,率作者以身先可也。家貧則安貧而樂道,不以貧而妄有所求;富貴則卑己而下人,不以富貴而妄有所恃。勿姑勿謁勿驕,克勤克儉,治家之道,出于此矣。”家庭是社會最小的細胞,只有社會上每個家庭的和諧和睦,才會有整個社會的和諧??梢哉f,《治家章》教誨我們治家的法則,要:勤奮、節儉、戒驕戒躁、安貧樂道。
這是一篇寶貴的家訓,作為后人,讀而識之,誨己教人,一代傳之一代,就可以樹立良好的家風,使后人都能夠成為有出息的人才。
定安縣春內村王映斗故居門前,王映斗第五代后人留影,左起王衍燾、王衍范、王衍鏊。
(編輯:謝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