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wǎng)首頁 >瓊臺人文 > 藝術與收藏
    海南民間絕藝:黎族骨簪的最后制作者王啟敏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于偉慧 時間:2010-10-15 13:01:43 星期五

      據(jù)王啟敏的研究,人頭像是一個峒主的頭像,是黎族民間傳說中一位英雄的頭人,將其形象雕刻在骨簪上,以示崇敬和紀念,這是祖先崇拜的表現(xiàn)。身部和腳分別刻有各種動植物圖案和方形、三角形、菱形、幾何紋、水波紋等多種精美的裝飾花紋。

      骨簪的花紋圖案豐富多彩,風格各異,沒有兩支一模一樣的骨簪,這是由于雕刻藝人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審美理念來雕刻圖案,同時受手工制作的影響,沒有統(tǒng)一或規(guī)范化的圖案。骨簪的頭冠或身部鉆有3─5個小孔,供穿上小銀鏈和紅色的絲穗,小銀鏈上掛有小鈴鐺和彩色草珠,使骨簪多姿多彩,美觀亮麗。

      如此精美的骨簪如何雕刻而成????

      王啟敏拿起桌上的一支骨簪,向記者介紹骨簪的制作工藝:人形骨簪的材料,一般選用牛腿骨,有時也用其它的獸骨,如鹿腿骨,但不多見。

      選好材料后,第一道工序是將骨放入水中浸泡,使骨髓、殘存的肉絲、油脫掉,并用清水反復沖洗干凈、去味,曬干后用小鋼鋸或利鑿按規(guī)格將之割成長條形狀,接著放在礪石上磨平、磨光滑。

      第二道工序是用鋒利的鑿子或刻刀把人頭像及各種花紋圖案鏤刻在骨條上,這些花紋圖案不用預先畫模,而是雕刻者根據(jù)自己對圖案的構思和理解直接刻上去的,刻完后涂上一層黑煙或深藍色的植物(大青葉)液漿為顏料,使之浸入刻痕中,再打上蜂蠟固定。

      最后一道工序是用磨擦法(拋光)將骨條表面上多余的涂料和蜂蠟磨掉,就顯露出黑白或藍白相間的花紋圖案,一支精美的骨簪就制成了。

      王啟敏說,刻制一支骨簪大約需要5─12天的時間,主要看雕刻者的熟練程度。雕刻是一種技藝含量很高的活,雕刻者要具備一定的藝術造詣和雕刻技藝,同時要細心和有毅力。這也是如今骨簪雕刻難以傳承的一個原因。

    (編輯:謝軍輝)

    網(wǎng)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wǎng)版權所有 未經(jīng)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