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巷 社會轉型期的市井生活圖
看了這部小說的人都很好奇,尤其“老海口”更是如此,海口真的有“三六巷”嗎?崽崽說,“是我虛構的巷名,但是地點是確有存在的。”正如小說中所說,“我們的三六巷已經被高樓淹沒了,現在海口沒人知道它在哪里。就算有人告訴,也不容易找到。它在龍華路的西端,龍昆村往西不遠,以前叫水洪的地方。”
崽崽邊說,邊用手指在桌上比劃,三六巷就是現在的海口罐頭廠一直朝西走,在即將過丁字路口的位置有一座加油站,那個位置以前叫水洪。在崽崽的印象中,這里過去有一個蓮塘,夏天蓮花開放,散發出陣陣沁人肺腑的芬芳。不遠處還有一個蘆葦蕩,蘆葦蕩里住著很多動物,魚蝦蟹不用說,還有各種各樣小鳥比如翠鳥、鷺鷥、半天吊等。
選擇這個地點作為小說《我們的三六巷》的載體,崽崽想表達的是老海口人的生存狀況,包括環境污染問題、搶地占地問題、人與人的情感糾葛問題等等。
記者問崽崽:“這部小說里有沒有你們家人的影子?”他沉吟半晌,說:“沒有。我在海口生活了幾十年,之前我在小巷里生長,對這類事情看得太多熟爛于心,現在雖已離開這個生活環境好多年了,但是想起他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其實就是社會轉型期的市井百姓的生活濃縮圖。”
小說中寫到,三六巷人為了圈地建房,想出了很多花招,比如,放一個雞籠在自家的地基旁,夜里趁人不注意時悄悄將雞籠挪一點點位置占別人家的地基,每天都挪動雞籠,就這樣一點一點地“蠶食”。“你眼見這個雞籠是被人挪動過的,但是拿不出證據啊。上世紀80年代至今,海口巷子里的生存狀態好像沒有多大改變。”
這些年來,崽崽一直生活在海口人和內地人中間,這給了崽崽寫《我們的三六巷》一個別人無法企及的優勢。崽崽說,他平日最常接觸的內地人里有許多優秀同行,對他的寫作習慣和思維的轉變有很大的幫助,比如著名作家韓少功、蔣子丹等。
獲獎小說九易其稿
崽崽自己也沒有想到,這部小說是自己迄今改得最為辛苦的一部小說。崽崽在2008年開始動筆寫作這部小說,準備參加海南奧林匹克花園長篇小說第一年度大賽,結果寫到中途就寫不下去了。于是他放棄了參賽。寫不下去的原因,崽崽歸結于久不動筆,筆頭生疏了。
崽崽說,他寫完最后一部中篇小說《不識字的阿輝》后,就不再寫中篇了,之后就受邀給海南某報寫專欄,打理雜事雜務耽誤了時間。“我善于反省自己,在提筆寫作的過程中,很快又找到了寫小說的感覺。”
“我這篇小說要闡明的是神圣、敬畏和尊嚴三大主題。”《我們的三六巷》第一稿出來時23萬字。“我打定主意,絕不多寫。寫東西是危險的事情,寫多錯多。”說到這里,崽崽哈哈大笑。
崽崽一直跟記者強調,他最想讓讀者知道的是:“這部獲獎小說的內容很重要,至于怎么寫,那是文學技巧的問題。”
擱筆“三六巷”期間,崽崽進行了大量閱讀,他不斷反省自己,自己的作品是哪個檔次的?讀者能否認可我的參賽作品?崽崽說,他寫不下去的原因是,小說中的人物個性沒有立體感,無法站立起來,人物性格不鮮明。
經過幾天幾夜的思考后,崽崽找到了一些通道,即用事件、語言、行為等來塑造人物性格。從去年9月起,崽崽又思考起續寫這部小說,到了今年2月,突破了寫作障礙后,崽崽的寫作就很順利,一直到今年6月,他完成了他的首部長篇小說。在陸陸續續寫作的一年半時間里,崽崽每寫一章就上傳天涯社區,誠懇接受網友的指點和批評。
在寫作的過程中,他不停地打磨小說,修補漏洞,聽取各方意見。至今掛在天涯社區網站上的小說,只是第四稿的小說,他把獲獎的那部改了第九稿的小說傳給記者閱讀。崽崽對這部小說出爐很自信,“我有海南人中沒有的優勢,不管是對內地人的了解或是對海口人的熟悉,還是對文字的駕馭和把握等,我都具備駕馭這部長篇小說的能力。”
海南方言與普通話結合的典范
在崽崽眼里,海南知名作家單正平教授對這部小說的評語讓他“受寵若驚”。
單正平在評語中說,“《我們的三六巷》是我閱讀范圍內最具海口人文色彩和時代特征的本土寫作。它的藝術水準,代表了海南本土作家小說創作迄今所能達到的高度。”“崽崽成功糅合了海口方言和現代漢語書面語,創造了一種鮮活、生動、頗具海口風韻,又能為漢語讀者所接受和欣賞的文學語言。”“熱帶風情的市井生活,開放時代的人性演繹,寄托了崽崽對故土的深愛,對人的理解和對這個時代的希望。不能說《我們三六巷》是完美的小說,但它是有獨特魅力的優秀之作。”
海口的市井生活,是崽崽寫作的資源和靈感所在。整部長篇小說里崽崽提到的重要人物有十來個左右。最讓記者詫異的是,崽崽說他寫關于海口題材的小說,從不給老海口人看。記者問,難道是怕海口人提意見,揪毛病?
崽崽回答:“我寫得很真實,很誠懇,至今我沒見到有海口人當我的面罵我。而且內地讀者看了我的文章,都認為我很熱愛海口。”
海南省作協主席孔見認為,這部小說是海南話與普通話結合的一個典范,不是海南人或者不懂海南方言的人都看得懂。崽崽在小說里嵌入的海口方言,真讓人忍不住發笑,比如小說中“狗六看見老吳就把阿霞撇下,頭笑臉春地迎上去說,鋼筋夠了沒有?”“狗六更生氣了,心想我請茶汝不來算了,來吃我的錢,還跟我作對!他叫道,汝有啥了不起,汝一個月一百來銀工資,不過是端盆等血的!”
海口方言運用在文學作品中,在這部小說里體現得淋漓盡致,如“頭笑臉春”、“牛氣忍成雞氣”、“蚊叮牛角”、“吃肉好過吃藥”、“乞丐也有三年運”、“吃不一樣飽一樣,穿不一樣暖一樣”……表達了小說中的人物認命、知好歹、得過且過的態度。
許多人問崽崽,獲獎的20萬元獎金用來做什么?崽崽笑著說,繳稅后剩下的16萬元,他很想用來做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我不太贊成這種評獎方式,一部好的文學作品,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他說,這些錢不足以影響他的生活,寫作、上網、騎單車鍛煉……,還是像以往那般規律地生活。
(編輯:謝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