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40軍的第一封電報傳來,請求瓊崖縱隊派出人員到白馬井一帶隱蔽,接應解放軍登陸。前線指揮部總指揮陳青山遂派出兩個團前往白馬井。3月4日,潛伏部隊到位。消息通過電波迅速傳到對岸。
3月5日下午,118師353團800壯士組成渡海先鋒營分乘21艘帆船從徐聞出發,殺向海南。先鋒營出戰前,40軍先后兩次通過電臺詢問瓊崖縱隊的接應部隊是否到位,黃運明一一答復。
3月6日,接應部隊的警戒人員被敵人發現,雙方交火多時。為完成接應任務,負責接應的9團只派出小股部隊迎戰敵軍,大部隊繼續潛伏。先鋒營原定6日早晨登陸,但由于洋流等因素影響,直至中午先鋒營才到達。瓊崖縱隊接應部隊與先鋒營兩面夾擊,迎戰敵軍。9團向敵軍防守陣地發起猛攻,牽制敵軍,使其無法對先鋒營造成威脅。很快兩軍會合,擊潰敵軍。
報務員犧牲
與先鋒團失去聯系
1950年3月15日,黃老再次接到命令,接應第三批渡海部隊。為知己知彼,前線指揮部決定,電臺跟隨118師一個偵察連隊前往儋縣摸排敵情。按照前指謀劃,偵察連隊到達儋縣之后與儋縣縣委相關同志一起偵察臨高與儋縣敵軍部署情況。所有情況將通過電波匯報給40軍。
黃老到達指定地點待命。3月20日,消息傳來:第三批渡海登陸部隊先鋒團將于3月26日登船渡海。該部由40軍118師352團主力和353團2營2937名指戰員組成,擔任指揮的是時任118師政治部主任,建國后曾任北京軍區政委的劉振華上將和瓊崖縱隊副司令馬白山。電報通報該部隊將分乘81艘帆船自雷州半島燈樓啟航,次日在臨高登陸。
瓊崖縱隊所屬的8團1營、2營及先期登陸的渡海先鋒營的一個連對臨高海邊陣地發起攻擊。很快海邊據點被清除,登陸場得以開辟。瓊崖縱隊7團也向臨高縣城和敵人據點發起攻擊。電臺電波不斷,時時通報接應部隊進展。
意外還是發生了,卻是有驚無險。28日4時,渡海部隊通報一小時后將到岸,請接應部隊做好準備。分針轉過360度,可是茫茫海邊上依舊片帆不見。更令接應部隊著急的是電臺也與渡海部隊失去了聯系。時間在漫長的等待中一分一秒地過去,8時許,澄邁海邊方向槍聲大作,炮聲隆隆。“難道是部隊登陸登錯了地方?”前線指揮部負責人陳青山如此揣測道。事后證明,真的是由于風向和洋流的干擾,渡海部隊的行進方向出現了偏差。經過殊死搏斗,渡海部隊在澄邁縣成功登陸。那為何電臺也失去了聯系呢?3月29日,接應部隊與渡海部隊成功會師時,謎底揭開———報務員犧牲,電臺被海水浸濕無法工作。
隨后,第三批渡海部隊6個團的兵力在臨高高山嶺一帶登陸。海南島全面解放的序幕開啟。黃老和他的電臺的歷史使命也就此完成。
(編輯:謝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