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在印尼的蔡家莊園因有中國特色獨領風騷,成為異國國寶,而蔡家又把外面的東西拿來,從西方引進“紅毛灰”建成堅實的祖居。王普君說:“如此,房屋就成了文物載體,折射出愛家愛國的精神,這棟祖居其實是愛國華僑的心血?!?/p>
由外及里觀摩蔡家大院,除了銅制大鎖、紅漆大門,別有洞天的天井,還有充滿現代布局的廚房和衛生間。宅子為青磚大瓦加鋼筋水泥結構,上下大屋的屋檐融合了中原、南洋以及羅馬建筑的特征,既有中國古錢幣、古代宮燈雕塑,也有西式立體花盤。屋頂既保留海南民居的屋脊翹頭,又有西式的方、圓、弧等浮雕圖案。王普君說:“它包涵中國傳統文化,也融合了西方文化。”
再現繁華
王普君介紹說,包容多元文化的萬泉河水系發達,當年的留客村在萬泉河段就有6個私家碼頭,每逢節假日異常繁華。村民“去番”(意即到東南亞謀生)潮始于清末民初,近百年來,“番客”們走走回回。如今,村里包括華僑在內共有160多戶,1500多人,其中仍有1000多人長年旅居印尼、泰國、新加坡、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地。
王普君說,她特地回來協助政府修繕祖屋,不單是為了光宗耀祖,更重要的是想留些有意義的東西,供后人念想。所以除了注重保護和修復民居本身,還特別注重發掘所包涵的文化內涵,致力于將蔡家大院打造成當地青少年教育基地。
此外,將留客村和蔡家大院聯片開發包裝,要讓留客村真正“留客”。目前已成立瓊海博鰲留客山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并做了利用“海南僑鄉第一宅”文化資源開發留客村文化旅游度假產業的可行性報告,結合國際旅游島建設而作的產業區規劃方案也已出臺,正準備通過當地政府立項。
王普君介紹,將借鑒印尼巴厘島的鄉村游經驗,打造留客鄉村俱樂部旅游品牌,延伸開發農業觀光、自然風光游覽、歷史文化考察、民俗風情體驗、華僑文化展示為內容的其他旅游項目,打造一個具有規模接待游客能力,并具有接待國家元首條件的高水準鄉村旅游及養生度假勝地。
有關人士指出,留客村鄉村旅游的文化之根,在于萬泉河文化、海南漢文化、華僑文化、與博鰲品牌相聯的亞洲文化。通過對蔡家民居包涵文化的深入挖掘,做活做大海南鄉村游,進而提升留客村的知名度和潛在的開發價值。要改變博鰲旅游難以留客狀態,在博鰲建立一個四季常宜的鄉村旅游及養生度假新概念,還有許多基礎設施有待完善。再現昔日繁華的蔡家民居及其留客村項目,與博鰲的高端旅游度假遙相呼應,市場價值非常廣闊。
(編輯:謝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