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诰W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诰W首頁 >瓊臺人文 > 南海風云
    農墾文物故事:見證中蘇合作發展橡膠的歷史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孫樂明 時間:2011-03-18 13:09:57 星期五

      “有一個環節,我們還是沒有想到,”肖作宏說,由于專家們大都個頭高大,身材魁梧,農場原來準備的床,規格都不夠大,這讓農場有點措手不及。他當時急中生智,找來木工,加班加點,把床臨時進行了加寬和加長,才使專家能睡得下。好在專家們到西聯,大多只住三五天,調研完了就離開,還沒有造成多大不方便。

      “為了這個臨時辦法,場長還表揚了我呢!”肖作宏很自豪。

      肖作宏還回憶,蘇聯專家們很和藹,問起問題也很虛心,所以大家對他們都很尊重。

      專家樓見證蘇聯援建歷史

      在如今的紅光農場場部,還殘存著一棟小樓,就是當年專門為蘇聯專家建的專家樓。因為紅光農場的前身,就是一個拖拉機站。好幾位當時的蘇聯專家,在這里工作和生活過。

      與蘇聯專家共過事的彭省修,如今已去世。他兒子彭道生,仍清晰記得父親的回憶。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父親說蘇聯專家很有權威,權利也很大,很多事情都要聽他們的。

      開始時,蘇聯專家也不把中方人員當回事,覺得自己有技術,了不起。但時間久了,他們也開始佩服起中方人員。彭省修原來是小車司機,就因為他曾用自己的土辦法,解決了連洋專家也頭痛的機械問題,使蘇聯專家對他豎起大拇指。

      “蘇聯專家們,駕駛著大馬力的拖拉機,把這里的參天大樹一一鋸倒,連根拔起,然后指導種植防風林和橡膠樹,”彭道生指著如今已破舊的專家樓說,當時的蘇聯機械,確實為開墾膠園,起到無法替代的作用。當時的機務專家,有巴里索夫、特列吉亞柯夫等。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軍墾,則從另外的角度評判當時的蘇聯專家。他認為,蘇聯專家在橡膠育種方面,作用并不明顯,相反還走過彎路。比如他們主張種植國內品系而反對從國外引進品系,而且觀點中充滿政治味道和意識形態色彩。

      蘇聯專家中負責選育種技術指導的葉爾瑪爾夫,是位年輕人。1955年1月,在華南墾殖局召開的第一次橡膠樹育種生產會議上,中國專家徐廣澤,就和葉爾瑪爾夫產生觀點交鋒。

      “摩爾根?那是唯心主義的遺傳學派,”蘇聯專家嚴肅地說,“我們應相信唯物主義,相信米丘林的偉大學說,”他認為無產階級應靠自己,培育自己的品系,引進品種是向資本家搖頭乞憐,是可恥的。

      徐廣澤雖然不服,但蘇聯專家在當時具有權威地位,會議最后采納了葉爾瑪爾夫的方案。徐廣澤只能在實踐中背著蘇聯專家,暗地里堅持引進國外優良品系與選育國內優良品種相結合,終于取得成功。

      多年后,我國優秀選育種專家劉松泉感慨道:“洋專家一句話,害我們吃了3年苦,浪費了8年時間!”

      到了六十年代初,中蘇交惡,這些來到海南的蘇聯專家,紛紛受命撤回。

    (編輯:謝軍輝)
    ?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诰W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