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以上五樣東西備齊后,在端午節這一天到水井(一般是大清早),先將五樣東西用龍水洗凈,然后放在水桶或水盆里用龍水泡著端回家放在祖屋門口。
再次,中午的時候祭祖,放在門口泡著五件花草的龍水讓祖先們先行享用洗漱。
最后,傍晚時分,人們再用泡了一天花草的芳香撲鼻的龍水來沐浴。
特別提示,如果家里有人計劃生孩子,早晨到水井邊取龍水的時候要盡量的早,最好是凌晨雞叫時分,這樣,可以率先挑到又聰明又好看的小孩(很可能是男孩)生出來。
《崖州志》中記載,五月端午,“又采蘆花、香草、菖艾,浸水供神,浴體,或折艾懸門,以避疫。”時隔多年,書中記載的古老習俗依然延續至今,傳統文化的神奇魅力依然繼續散發。因為海南孤懸海外多年,人文變遷緩慢,我想許多習俗也可能更接近于古代的原始狀態。洗龍水寄托了海南人民祈求健康平安的心愿,海南人相信,洗龍水可以洗去身上的病魔和晦氣,強身健體,經過龍水洗浴的孩子,會得到龍神的保護,一年之中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正因如此,這一過節方式已經成為海南人民過端午節最有特色、經久不衰的民間習俗。
不同的市縣,城區和農村,海邊、河邊和內陸,人們對洗龍水的認識,實行的方法方式等都有很大的不同。
靠近海邊或是河邊的大人們便帶著孩子到水邊洗洗“龍水”。洗龍水的儀式鄭重講究,一定要在正午時分的十二點整,早也不行、晚也不行。洗龍水的涵義是與龍神同浴,海南人的說法是:洗早了,龍神還沒為下水,是對龍神的不敬。洗晚了,洗的就不是龍水了,而是龍的糞水(因為人們認為龍神洗完澡也要解決一下生理問題,排泄一下)。傳統認為正午十二點是龍神入水開始洗浴的時刻,這時下水正好與龍同浴,才是真正的龍水,才能在沐浴中沾得龍神恩澤,在接下來的一年之中無病無災、一帆風順。
洗龍水的地點和方式可以不同,海邊的人到海里洗,河邊的人到河里洗,不靠河湖大海就在家中洗。既不靠近海也不傍河湖的地區,人們洗龍水的方式更加奇特,會去野外采來5種花草特別是野菠蘿花(另外幾種也有說是雞屎藤、百日紅、艾草、菖蒲、燈籠草),等到中午12點時辰,就將花草泡在溫水中洗澡,特別是小孩是一定要洗這種泡花草的龍水。海南西北部儋州一帶的客家人,稱端午節這一天的洗浴為“洗勒草”,實際上就是將一些具有清熱、消炎、解毒、祛風作用的草藥放入水中,人在洗浴過程中可以得到一定的藥療。
(編輯:謝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