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南海風云
    母瑞山革命根據地:最艱苦的歲月怎樣度過的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李科洲 洪寶光 林先鋒 時間:2011-06-20 12:49:15 星期一

      營養嚴重缺乏。王惠周和李月鳳兩位女戰士的身體日漸消瘦,青春的乳房干癟了,失去了往日的圓潤,在早被荊棘扯成布條的上衣中裸露出讓人不忍目睹的“貧困”。

      大家成了“野人”,個個臉黃嘴尖,眼凹顴突,滿身長虱,長發披肩。當馮白駒以這樣的形象潛回他的瓊山老家時,他母親一開始居然認不出他。

      人們患上了水腫、痢疾、瘧疾、夜盲癥,女人還外加婦科病。

      8個多月中,包括紅軍主力在內,有多少人是餓死的?沒有確切的統計。在中瑞農場水坡5隊22段的路邊,當年有棵大榕樹。就在這棵樹下,有9位饑餓的紅軍坐下休息,再也無力站起來。在紅軍軍械廠原址,50多名技工全部餓死,紅軍醫院的幾十名傷病員也難逃同樣的厄運。

      烈烈烈,十八英烈舍身投潭

      行到紅軍潭,太陽還在頭頂,身上卻突然感到一股清涼。

      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園長王學廣告訴記者,當年,紅軍戰士經常在這里淘米、洗澡、汲水。而這溫馨的場面沒有持續多久,便上演了一個如狼牙山五壯士、八女投江一樣壯烈的故事。

      紅軍潭本叫青龍潭。去年,經定安縣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測量,水面寬25平方米,深13米,潭邊石壁高20米。

      聽,耳邊陣陣山風,那是紅軍在奔跑嗎?看,腳下石板殷紅,那是紅軍的鮮血染成的嗎?

      1932年秋,敵人攻入母瑞山后,18名紅軍傷病員在紅軍農場附近與敵發生激戰。他們且戰且撤,最后彈盡糧絕,被步步逼退到潭邊。為了不被活捉受辱,18勇士懷抱鋼槍從石壁上縱身跳入潭中,壯烈犧牲。鮮血迅速漫開整個青龍潭,又沿著溪水順流而下……

      此后,青龍潭被改叫紅軍潭。

      為何要抱著鋼槍?王學廣告訴記者,一是不讓武器落入敵手,二是為了迅速下沉。可見,勇士是懷著必死的決心的!

      在母瑞山第二高峰馬鞍嶺,也上演了另一場壯烈的戰斗。崔開勇介紹,1932年秋,為了掩護紅軍主力撤退,娘子軍連的8名女戰士留下斷后。她們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子彈打完了,就用槍托、石頭、木棒與敵人搏斗,全部流盡了最后一滴血。

      帶領紅軍主力突圍到山下的師長王文宇被捕后慘遭殺害。

      這樣的慘烈不僅僅屬于戰死者,對于幸存者何嘗不是強烈而長久的心靈沖擊?

    (編輯:謝軍輝)
    ?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