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善集(1900—1927)字義甫,筆名楊白。海南瓊東(今瓊海)人。

莫斯科東方大學舊址。
有一位瓊崖革命先驅,讓聶榮臻元帥念念不忘。聶帥不僅為他的故居題字,還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數次提到這位同學——楊善集。
楊善集筆鋒犀利、才華出眾,有多篇政論及書信傳世。這就讓許多人疑惑,是什么,讓這位文弱書生成長為瓊崖革命武裝的主要創建者?
在聶帥回憶錄、相關回憶文章以及楊善集本人作品中,其實可以清晰地窺見他的軍事背景以及創建革命武裝的思想源頭。
1981年,瓊海黨史機構派人到北京征集有關楊善集史料,很快與聶帥辦公室取得聯系,聶帥欣然同意。聶帥回憶,1924年10月他從法國前往莫斯科,先在東方大學學習三個月左右,學員中還有從國內直接來學習的楊善集等人。之后,聶榮臻、楊善集及其他一些同志被抽調去蘇聯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軍事,為中國革命培養軍事干部,為黨掌握武裝做準備,學軍事的時間約半年。當時中國班學生都住在莫斯科的一個兵營里,也穿蘇聯紅軍軍裝。“那時蘇聯紅軍沒有軍銜,只有職銜”。
楊善集等人為什么被抽調去學軍事?楊善集在紅軍學校學的是什么?聶帥回憶錄里有清楚的記載。
聶帥回憶說:“1925年2月,根據共產國際的通知,我和其他同志一起,被抽到蘇聯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當時,共產國際,包括斯大林,以及中國共產黨的有識之士,開始看到在中國革命中,我們黨必須掌握武裝的重要性,提出不僅要為中國革命培養一般工作干部,還要注意培養軍事斗爭干部。同時,在國內,孫中山先生接受了蘇聯顧問鮑羅廷的建議,在黃埔辦起了軍官學校,黨需要一批懂軍事的同志去幫助辦好這所學校。我們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被抽調學習軍事的。這個中國班對外是保密的,與‘東大’沒有什么聯系,已納入了紅軍的編制系統,同紅軍穿一樣的衣服,過一樣的生活。”
(編輯:謝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