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蘇政府制定系列法律
打開陽江鎮地圖,可以清楚地看到,以高朗山為核心,當年瓊崖黨政軍都駐扎在距其二三公里范圍內。
這塊區域,在黨史專家眼中是個“紅透了”的地方。陳錦愛說,自1928年1月開始的樂四區土地革命,不僅搞得紅紅火火,還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區農民代表大會通過了《土地問題的臨時辦法》。從時間上看,它早于井岡山的《土地法》和興國的《土地法》。樂四區還制訂了土地分配原則和具體辦法。
瓊崖特委及時把樂四區土地分配具體辦法推廣到全島各地,促使瓊崖出現第一次土地革命高潮。樂四區廣大軍民開展土地革命、發展工業、創辦消費合作社、興辦公益事業,整個根據地欣欣向榮,人心所向。“樂四區開辟了全瓊土地革命的先河,成為全瓊土地革命和蘇維埃運動的旗幟。”省委黨史研究室退休干部林鴻范說。
陳錦愛認為,樂四區根據地的建設,是在王文明的直接指導下進行的,有些文件由他親自起草或修改。因此,作為瓊崖蘇維埃政府主席,樂四區根據地建設中一些好的經驗、辦法,被他提高到瓊崖一級,以政策、法令的形式確定下來,向全瓊推廣。
瓊崖蘇維埃政府下設財經、文教、交通、合作、軍事、青年等部,主管各方面的工作。還頒布了臨時土地法、勞動法、蘇維埃組織法、保護工商業條例和稅收條例等法令。
“這些條例的實施,對活躍蘇區人民生產和生活,團結蘇區各階層勞動人民,保衛與鞏固蘇區,發展革命根據地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陽江鎮社會事務服務中心主任龐啟江說,“但是由于戰爭環境的限制,蘇維埃政權開展工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為了解決紅軍反“圍剿”斗爭中的經濟困難,瓊崖蘇維埃政府規定在瓊崖和各縣蘇維埃政府成立經濟委員會,負責根據地的稅收,發動群眾捐獻,沒收反動派財產,向富商募捐或借貸等工作。各級經濟委員會積極開展工作,較好地克服了反“圍剿”斗爭中的經濟和糧食困難。
蘇維埃發揮強大影響力
“瓊崖蘇維埃政府的誕生,鼓舞了瓊崖人民的斗志,最大限度調動了人民群眾投身革命的積極性。特別是在戰火紛飛的情況下,使瓊崖人民在逆境中看到了希望,更加堅定了革命的意志。”省委黨史研究室科研宣教處處長游憲軍說。
瓊崖蘇維埃政府的建立,在瓊崖大地上公然與國民黨反動當局“分庭抗禮”,打亂舊的統治秩序,一方面引來敵人仇恨,進攻蘇區的戰爭更加殘酷;另一方面在全瓊崖刮起新風,蘇區成了很多人向往的地方,這其中就包括國民黨軍隊中的進步官兵。
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許德長介紹說,1928年11月中旬,中平仔戰斗期間,中共領導的黨政軍民除了開展軍事行動外,還積極發動政治攻勢,向敵軍進行“蘇維埃政權分配土地給農民,實行耕者有其田,改變地主剝削勞苦大眾的制度”的宣傳,號召敵軍內部的貧苦兄弟們掉轉槍口,和人民一起,保衛革命根據地。這種策反工作,從思想上瓦解了敵軍。敵排長海亭,受感召帶領全排戰士起義,投奔紅軍。
國民黨海軍陸戰隊第九連駐扎瓊東縣長安鎮,該連不少官兵思想傾向進步,向往蘇區百姓當家作主,厭惡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普遍產生厭戰的情緒。在與紅軍交戰時無意作戰,一觸即退甚至不戰而退,向紅軍進攻時戰法消極,進攻時朝空中鳴槍,退卻時故意丟下大量子彈,讓紅軍拾獲補充自己。
瓊東縣委分析情況,認為有爭取這支隊伍起義的可能。于是利用刷寫標語、散發傳單、戰地喊話等方法,開展宣傳攻勢。“蘇維埃政府是代表工農兵利益的政府,讓我們團結起來,為保衛工農兵政府而戰。”這些宣傳在第九連官兵心中產生巨大影響。
1930年9月中旬,第九連起義士兵擊斃反動連長等人后,奔向瓊東蘇區。整連官兵的起義,給敵人以沉重打擊,同時大大提高了蘇區的政治影響力。
(編輯:謝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