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藝術與收藏
    海南民間絕藝:土法佳釀 香溢古宅
    來源: 南國都市報 作者: 時間:2012-02-09 10:05:49 星期四

    ?

     


    ?

      海南民間絕藝

      瓊海中原鎮有個鄉村叫仙寨,仙寨有幢200多年歷史的古宅,古宅里長年酒香四溢。

      遐想開來,古宅的主人不是遁世高人,便是賢達雅士,羽扇綸巾,品酒怡情。

      受好奇心驅使,近日,海南日報記者循著酒香,走進古宅。

      古宅主人

      一個溫潤宜人的上午,瓊海仙寨一座古宅,酒香馥郁芬芳。

      主人王禮教,一個地道的仙寨農家人,正在忙活釀酒。每天上午9點左右,是他開始釀酒的時間。今年60歲的他,傳承祖輩衣缽,以土法釀酒為業,至今已30年。

      是哪一位先人開始釀酒,王禮教不清楚,只知道爺爺教給了父親,父親教給了他;正如這座古宅,建于清乾隆哪一年,他也不明白,只是爺爺告訴父親就這么多,父親也只能告訴他這么多。

      庭院里整齊排列12只大小一致的壇子,王禮教看看這個,摸摸那個。都是有年頭的物什了,只不過沒有宅子那么古老。除了屋頂瓦片和一些地方少量磚瓦,整座宅子都用木料構成,歷經200多年,竟然不腐不蠹;廳堂里一字排開6張太師椅和1張茶幾,上面的淺浮雕精致典雅,圖案栩栩如生。

      近年來常有藏家和古玩愛好者慕名來訪老宅,可是,極少有人問津王禮教的祖傳釀酒技藝。絕大多數沖著他家的古董而去,庭院里的石魚缸、廳前的兩尊雕花小石、廳內經年不朽的木料等等,成了很多人爭相競購的對象,卻被王禮教一一謝絕。

      “賣了這些東西,那就不像一個家,我就對不起祖宗了。”生在古宅,長在古宅,王禮教已和古宅融為一體,守好它成了他這輩子的最大心愿。老人講述了一個王家口耳相傳數百年的故事:最初,王家先祖從江浙一帶遷來瓊州,看到這里風水甚佳,便在他處悄悄將建房所用木料構件刨光制作停當,一夜之間搭建起9座這樣的房子。當地村民發現外地人來占地建房,便向官府告發。然而,縣官并不相信9座房子一夜之間就能蓋好,此案最終不了了之。

      宅子,是祖輩留下的寶貴財產;土法釀酒,是先人傳下的生活方式。正如自己的名字,王禮教一生崇禮重教。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守好宅子,繼承釀酒技藝,被他看做秉承先輩意志的行孝之舉。

      沒有什么特別愛好。釀酒,成了王禮教的全部生活。

    ?

    ?

    相關鏈接:

    [原創] 黎族文化:神秘檳榔谷 [組圖]
    黎族辟邪文化之二:黎族辟邪惡文化產生之原因
    黎族辟邪文化之一:黎族辟邪文化概念
    海口地名趣談“四排樓”“鹽灶八村”?海南瓊菜特色
    “海口之春”logo 將被注冊成商標

    ?

    生火釀酒。

      土法釀酒

      30年了,這套釀酒程序,王禮教認真地重復著,一絲不茍。這酒香也一樣,30年來沒有變過,一如既往醇厚濃郁。

      “土法釀酒技藝的關鍵,一是發酵,二是衛生。”在王禮教看來,土法釀出好酒并不難。

      每天,王禮教僅釀酒10斤。全部原料只需本地大米9斤、酒餅8兩、水5斤。為了節省資源、減少工序,他一次蒸煮大米18斤,備足兩天的量。

      飯煮熟后,等量分放進3個竹篩,待飯變涼。此時騰出手來研磨酒餅,一種由10多種植物和大米制成的白“疙瘩”。酒餅至關重要,關系到酒的香度和口感。王禮教憑著30年的經驗,買來的酒餅大多都質量上乘。如何辨別酒餅好差?他介紹說,米飯在壇子里發酵二三天,會像棉花一樣浮起。浮得越高,酒餅越好。

      酒餅碾勻后,和涼飯攪拌,然后倒進3個壇子,等待發酵,用時需十二三天。

      王禮教總結過,20—30℃,是發酵最合適的溫度。能否釀出酒,釀出的酒量大小,都與氣溫密切相關,因此每天他必看天氣預報。尤其是在發酵的頭3天里,如果氣溫過低,他得給發酵壇“穿”上棉衣棉被。如果氣溫過熱,他得把壇子搬到庭院通風的地方,想方設法給發酵壇降溫。

    等待發酵。

    ?

      汩汩酒聲

      一切就緒。接下來,便是釀酒了。

      王禮教支起一口直徑約70厘米的大鐵鍋,往鍋里倒進1壇半的混合發

      酵物。這是用9斤大米做成的,能夠釀酒10斤。然后往鍋里倒進一些水,架起柴火燒。鍋里沸騰約20分鐘后,王禮教搬來一尊特制的釀酒器蓋在鐵鍋上。這尊釀酒器形似兩口鍋,上小,下大,反向粘合,結合部中央高兩邊低,開了3個小洞。王禮教說,這個器具用于把酒從鍋里提取出來。酒一遇熱,便與水分離,自然上浮,直至從3個小洞溢出。

      王禮教邊解說,邊用濕毛巾密封釀酒器與鐵鍋間的縫隙,以保證鍋內溫度達到100℃,也防止酒受熱后泄漏出去。接著,他又在特制的釀酒器上部放了一口大鋁盆,加滿冷水。他解釋說,這是為了冷卻上浮的酒。當酒溢過小洞時,遇到涼鋁盆,就會下落。因為小洞所在位置中央高兩邊低,落到邊沿的酒便從一旁開好的小口流出,順著塑料軟管淌進早就準備好的酒壇里。

      突然,酒壇里傳來汩汩聲———酒出來了。王禮教顯得十分開心,仿佛在聽動人的音樂。此時,該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時候吧。

      最先出來的酒濃度最高,達到60度;最后出來的酒濃度最低,約5度。出酒量多還是少,王禮教拿捏得很準,因此,他可以從容控制酒的度數。一般情況下,他釀的酒只有20多度。

      接下來是清洗釀酒器具,這在王禮教看來也非常重要,必須精心清洗。他說,好多人釀不出酒,是因為衛生做得不好。尤其是發酵用的壇子,如果不用開水殺菌,發酵就不會充分,就釀不出酒或釀得少。

    王禮教品嘗自己的佳釀。
      

      失傳之虞

      酒壇容量約10斤,恰好夠賣。

      每天清晨,王禮教都會提上新釀的米酒,趕到鎮墟售賣。都是老主顧了,彼此熟識,27元,成交。

      算下來,大米、酒餅、水、柴火等成本就達17元左右,每天他釀酒掙的純利只有10元左右。靠釀酒,不可能改善家里的經濟狀況。釀酒加上用酒糟養豬的收入,老人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盡管如此,老人從未產生放棄釀酒的念頭,畢竟30年了,釀酒,已成為他的生活方式和最大樂趣。

      可是,環境不同了,人們的觀念也變了。前些年,尚有不少鄉鄰從事土法釀酒一行,然而因為利潤微薄,到了今天,整個中原鎮也只有王禮教等二三人在堅守這傳統技藝。這成了老人心中最大的憾事。兩個兒子都不在身邊,一個在城里工作,一個到泰國打工,祖傳釀酒技藝怕是傳不下去了。

      “往后,土法釀的酒,想喝也喝不到了。”這句提醒,王禮教見到來訪者都要說一遍。

      的確,在當今高度發達的工業時代,機械化釀酒,批量化生產,省去了手工釀酒的勞累,卻丟失了自古以來的釀酒傳統。

    ?

    ?

    相關鏈接:

    [原創] 黎族文化:神秘檳榔谷 [組圖]
    黎族辟邪文化之二:黎族辟邪惡文化產生之原因
    黎族辟邪文化之一:黎族辟邪文化概念
    海口地名趣談“四排樓”“鹽灶八村”?海南瓊菜特色
    “海口之春”logo 將被注冊成商標

    ?

    (編輯:韓靜)
    ?

    網友回帖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