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2-03/21/89160dde3cf1282db7dcc9c1c071d5a5.JPG)
蔡校長與榮獲第41屆國際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的于乾同學合影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2-03/21/d51a2e77b9be5374db4f9222b52e4709.jpg)
實驗中學蔡曉東校長畫龍點睛
課程:面向三個層次 普及與提高兼顧
“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一定要通過課程這一核心載體來實現,并轉化為一種對學生的有效培養。根據學校的校情、師情、學情,以發展的眼光構建學校的課程體系,為學生們開設豐富多彩的課程,讓他們在自我選擇中獲得樂趣,在自主探究中發展自己的潛能,從而找到自己發展方向。”
蔡曉東的坦蕩和坦誠,以及對事物本質的把握,具有一種征服人心的力量,讓你感覺到一種奔涌著的、富有生命力的東西,在不斷地撞擊著自己的心靈,使你感動、興奮、激越、升騰,也進一步打開了暢通無阻的對話通道。
“我們的課程設置有四個板塊,即國家的必修課、學校專修課、自由選修課以及綜合社會實踐活動。所有課程面向三個層次,即全體學生的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旨在培養國家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面向部分學生的各種實驗班的專修課+活動課,旨在專門人才和拔尖人才的培養;面向部分學生的國際班的必修課+專修課+活動課,旨在培養國際化人才。”
其實,早在20多年前,北師大實驗中學就開設了勞技課,開始了對勞動技術教育的深入研究和思考。近三年來,在專業設備上投資近200萬元,面向全體學生開設《通用技術項目設計和實施》必修課。
2009年,在蔡曉東校長的倡議下,北師大實驗中學在必修課中率先增開了《生涯規劃》課程,成為全國首例把生涯教育納入必修課的學校。從高一年級開始,學生用一個學年的時間,完成這門必修課的學習。
2010年12月,為期一周的“2010年學術年會暨生涯教育研討會”召開,市區領導和生涯教育專家圍繞“生涯教育”的主題進行了學術研討活動。
2011年4月,“北師大實驗中學生涯發展與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引進專門從事生涯教育研究工作的彭永新博士,聘請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臺灣生涯教育專家金樹人教授,北師大心理學院林崇德教授等從事這一領域研究的專家為顧問,形成了一支敬業、樂學、高效、創新的生涯教育團隊。
10月,蔡曉東主編的《生涯規劃(高中)》教材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全書分為點亮高中生活、喚醒自我潛能、鏈接外界環境、提升生涯智慧四個部分,重視實踐和自我反思,引導學生深度參與和生涯相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討論,通過學生自主的活動式體驗,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給學生們一個希望或者遠景。
12月,北京市中學生涯教育現場會在北師大實驗中學召開,蔡曉東全面介紹學校生涯教育實施兩年多來的積極探索和所取得的成果。
蔡曉東說:“‘我是誰?’、‘我想干什么?’、‘我通過什么樣的通道能夠達成我想干到的那個事情?’這些東西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學業本身,如果孩子們對這些問題有思考有設計,那么孩子的成長就會有內在的東西在激勵著他去做,孩子的潛能才能開發出來。”
他進一步解釋道:“國家規定的必修課要全部開設,可動性很小。學生們的被動性教育遠遠多于主動性教育,就是說孩子從一出生,就被我們家長設計好了,一進入學校,就被我們教育工作者設計好了。總體上講,現在的學生非常缺乏自主去判斷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助決斷并選擇自己的方向。學生好像也用不著去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去分析社會的需求,從而選擇相應的課程。但是高端學生如果缺乏人生規劃和自主選擇,將來怎么能在國際上和人家去競爭呢?”
“基于這樣一個現實,我們必須要喚醒孩子自主成長的意識和能力,這是我們開設這門課的初衷,后來,隨著對這門課的研究逐漸深入,我們在這方面的認識越來越深刻。”
北師大實驗中學的專修課、自由選修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具有濃重的校本課程特色,不僅得益于學校具有自主設置校本課程的優勢,更重要的是蔡曉東對課程的內涵和意義有著深刻的認識。學校開設了大約50多門的自由選修課,包括人文社科類、科技類、藝術類、語言類的等,這些課程和高考沒有關系,但是開闊了學生們的視野,培養他們的興趣,反過來促進了高考成績的提升。
這些課程基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基于人際交往能力的訓練,有助于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和自己特長的發揮,對他們做人都有著很獨特的作用。
“比如,除了完成國家必修的體育課程以外,我們每周增加一個小時的體育專修課,包括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男生還可以選擇武術類,女生可以學習瑜伽、健美操。”
“這些內容一旦進入課程,時間和空間上就有了保證,師資上有了保障,讓學生每天鍛煉的時間至少一小時。這和高考、中考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從真教育的角度來說,對學生太重要了。我們常說為國家健康工作五十年,必須以健康的身體做基礎。此外,體育還具有極強的育人功能,可以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他們團結合作和集體主義精神。如果說在某一方面達到準專業的水平,對學生們將來的發展也大有幫助。”
“當我走到我們孩子們的體育專修課現場,我真的是被感染了。孩子們的天真陽光,只有在這個氛圍里才可以看的見,孩子們無拘無束,個性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完全是一種全身心的釋放,難道這不是育人嗎?”
在蔡曉東看來,那種把孩子們的體育時間剝奪,要求他們去強化學科訓練,去提高應試水平,是偽教育的具體表現。北師大實驗中學堅持做真教育,學生們的學習時間可能犧牲一點,但是對他們一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每年5月,一定有一個持續兩周時間的合唱節,全校學生參加,第一周分年級比賽,第二周的周末則選擇在專業的音樂廳舉行比賽,學生們自己選曲目,自己排練,自己找服裝,自己做設計,每個班都有自己的鋼琴手;每年9月,有學校的體育節;每年10月,有科技節;每年12月,有藝術節;每年的12月9日,高三學生參加的成人冠禮儀式;每年的4月,初二學生參加的“邁好青春第一步”的活動;隔年一次的中國傳統文化節等等
2009年9月,北師大實驗中學初二年級的400多名學生到日本進行了為期六天的考察。當許多學校都對“安全”過度敏感,很少組織學生外出活動時,北師大實驗中學卻反其道而行之,讓學生走出國門,無論是在微小細節的體驗,或是對外面世界的感悟,都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動獲得了圓滿的成功。
其實,這次活動在成行之前,也有很大的爭議。孩子們的年齡太小?一旦出國,說不定哪個環節就會出現一些紕漏?如果出現學生受到人身傷害呢?但是因為有了蔡曉東校長的堅持,有著對“做真教育,真做教育”的堅守,北師大實驗中學的學生才有了更寬廣的實踐平臺,才能在更多的活動中得到鍛煉,從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和能力。
“我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果你不給孩子們提供行萬里路的機會,他們怎么可能有自己的深刻體驗和感悟呢?目前的很多教育活動,因為一些所謂的安全隱患,常常因噎廢食,本應該做的一些事情卻放棄了。這樣受到傷害最大的是學生,甚至危及到我們的民族。如果把每一個小細節都琢磨透了,有了預案,就不會出事,就算是真的出現一些事情,只要在正常范疇之內,對孩子們來說是一次接受挑戰的機會。我們的教育,什么時候做到讓學生們真正動心了,我們的教育就成功了。”
每年參加學校的成人冠禮儀式,蔡曉東都會按捺不住流出激動的眼淚。在成人冠禮儀式紀念冊中,有校長寄語、個人宣誓、園丁對花朵說、成長的足跡說、我對未來說等內容,當學生們現場打開時,他們一邊看,一邊在流著眼淚。
正如在成人冠禮儀式中蔡曉東校長所言:
“成人意味著什么?它意味著你將獨自一人去闖天下,去迎接各種真正的挑戰。“厚德載物,自強不息”,乃成事之規,做人之道;“人貴有志”,有志者必有責任,對自己、對父母、對家庭、對國家、對社會。“厚德、自強、志向、責任”并非空洞的字眼,它將引領一個人獲得事業的成功,駛向幸福的彼岸。
做優秀的“實驗”人,讓學校因你而驕傲;做優秀的中國人,讓國人因你而自豪;做優秀的世界人,讓世界因你而精彩!”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