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以“加強研究 提升內涵”為指向
落實“做真教育”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加強教育科研。這也是學校謀求走內涵發展、特色發展之路的必然選擇。從某種意義上說,一所學校的教育科研水平決定著這所學校的辦學水平。
“一方面,全校教職工必須樹立“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意識,讓“研究”成為每個人常態化工作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從學校辦學規律來看,一個重要抓手,就是要堅持校本教研的創新。我們學校的老師很累,原因之一是基于校本教研的提高活動偏多,在外校看來可搞可不搞的東西,恰恰是我校的發展特色。”
根據學校的發展規劃,建立和完善了教科研管理和獎勵的有關制度,教科室制定了《十二五科研課題和優秀人才培養資助項目總體框架》和各級各類科研課題和專項的《三年整體推進計劃》,通過強化“四四四三”式管理模式,保障科研工作的有效實施。學校每學年投資20多萬元,用于支持科研課題或項目的啟動-運作、優秀科研成果的嘉獎和優秀教師的獎勵。
所謂“四四四三”式模式,即在一級管理中,由校級領導、項目組、特級教師和市級學科帶頭人承擔國家級課題和研究專項;在二級管理中,行政處室、項目組、市級骨干教師和區級學科帶頭人承擔市級課題和研究專項;在三級管理中,教研組長、年級組長、區級骨干教師和青年后備人才承擔區級課題和區后備人才資助項目;在四級管理中,備課組長、班主任、任課教師承擔校級課題和青年教師成長促進計劃項目。
目前,在全國教育科學規劃管理辦公室立項的國家級課題和項目有4項,《高中學校特色項目》、《持續改進教學管理模式創建的實踐研究》等立足于學校整體工作的建設的改進,負責人一般為校級領導、領銜執行人多為各處室主任,這樣既保證行政力度對科研的支持,又能促進科研和實際工作的有效結合。
北師大實驗中學鼓勵教職工立足本校、立足本職、立足現實問題的解決、立足短平快,開展課題研究,引導教師通過校本科研提升工作水平,促進專業化成長;設立校本科研專項,鼓勵和支持教師就自己工作中的問題開展課題研究,鼓勵和支持教師總結工作經驗;選擇學校發展和教育教學中的一些重大和關鍵問題,組織校內外力量聯合攻關,力爭研究出有效的解決方案;開展教育科研培訓,做好教育科研基礎信息建設,重點建設好教育科研網站,搭建教育科研互動平臺;根據學校發展和教育教學需要,組織力量申報國家、市和區級科研課題,使學校的科研水平在北京市處于前列。
從常態來說,學校投巨資建設“課堂教學錄播系統”,為老師們提供了充足的條件;每周一次基于備課組的集體備課活動,由學校統一安排時間。從教研組的層面上講,學校提出了一個“四加一”的概念,即一個學期五個月,四個月給各個教研組提供四次教研組集的教研活動,另一個月給教研組老師提供外出學習交流的機會,就某一個學術主題進行專題教研調研活動。
在常態的校本化研究之外,每年的8月下旬,學校召開教育教學年會,每年一個主題,從“課堂有效性”,到“教師的專業成長”,2011年的主題為學生自主成長和健康發展。
隨著“理科拔尖創新人才”、“國際型人才”、“體教藝教結合”三個項目在北京市的立項和推進,學校成立了相應的研究小組,就課程設置、教學方式、評價制度、實施管理等問題展開攻關,力爭使項目研究與實踐處于全市領先水平。
“實驗中學這幾年發展得很快,我覺得和學校卓有成效的教研工作有著直接的關系。一方面充分發揮了各級管理機構和各級各類骨干教師的作用,以各級課題為抓手,引入高校資源與我校優質資源相結合;另一方面,我們選擇不同層次的科研骨干,加大支持培養力度,培養出一批批教育科研的領軍人物、中堅力量和后備人才。”
蔡曉東進一步指出:“教師在大學畢業或研究生畢業時,作為一名教師所儲備的知識是沒有問題的,但一旦進入到教學領域,就是另外一個概念的,并不是你的學歷越高,你的教學效果越好。我們提倡每個老師基于教學中鮮活的直接性的矛盾、問題、困惑,開展短平快的研究,以現實中發生的教育教學問題為課題,使得教育科研成為老師們追求教育理想,獲得職業幸福感的重要工具,走出了一條內涵式發展之路。”
北師大實驗中學教研的背后,蘊含的不僅是對學生現階段成長的引導與呵護,更是對其一生發展的切實的關懷,同時也成為了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學校可持續的取之不竭的動力源泉,為“做真教育,真做教育”提供了保障。
教師:三句話落實到位
教師是一個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是文明傳承的鏈條,是學生成長的引導人。10幾年的教學管理探索和實踐,形成了蔡曉東教師隊伍建設“事業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的思想和經驗,讓老師們在事業追求和生命價值的體驗中,增強凝聚力和創造力,找到歸屬感和成就欲。
“我們的教師屬于高端知識分子,都有著個人的價值追求。我們學校有著很高的辦學目標和培養目標,把一個團隊的價值追求和教師個人的價值追求有效地結合,讓我們的老師感受到在這樣一個團隊里做事情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上任伊始,蔡曉東和老師們一道制定學校發展五年規劃。學校召開了年級組長、教研組長、年輕教師、民主黨派、后勤職工等八類教師的會議,召開了學生座談會和家長論壇,認真分析學校的優勢,存在的問題,全面聽取老師、學生和家長對學校今后發展的建議。同時,學校安排干部教師外出調研,實施開放辦學,了解北京市乃至全國知名中學發展到什么程度。
這樣,持續了半年多的時間,在充分醞釀的基礎上,干部教師最終達成共識,出臺了《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2010—2014年發展規劃》。
蔡曉東校長對這一規劃進行了詳盡的解讀,讓全校教職工充分理解學校發展規劃制定的基本背景、指導思想、學校的發展愿景、教師隊伍的發展愿景、學生的培養目標,以及實現學校辦學目標和發展愿景所實施的幾大工程。越來越多的老師自覺地行動起來,而不是學校給老師們下達一個什么任務。常有老師找到蔡曉東校長說,“我有這么一個想法設計,希望您能支持一下。”
“我們這些年取得的每一步成績,都變成了我們這個團隊每一個成員的共識。這幾年,學校的學科競賽、科技競賽、體育競賽、藝術競賽、中高考成績全面開花。這些成績不斷積累,也煥發了老師們的積極性,老師們覺得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義,團隊的精氣神兒達到了一個令人滿意令人高興的地步。精氣神到了,大家都有種躍躍欲試的沖動,奇跡的出現也就順理成章了。”
“我們的老師非常辛苦,非常累。說句實在話,一個有品質的學校辦到一定程度,沒有老師們的加倍付出是不可能的事。我作為校長也常反思自己,有沒有做無用功的事?有哪些事情是可以砍去的?有哪些事是需要持續改進才能加以解決?天道酬勤,一所學校辦到這種程度,沒有投入,沒有忘我的精神,是不可能的事。我們實驗中學的老師們有著共同的價值追求,這就是事業留人。”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