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茅元儀《武備志》所載《鄭和航海圖》,圖中“石塘”即南沙群島
?
鄭和下西洋圖
南沙島、礁、沙、灘到底有多少個?我們慢慢吞吞的祖先和匆匆忙忙的外來強盜都沒有搞清楚,只有我國近年的科學勘查,才明明白白地列出了一份清單:共558個。
高潮水位時露出水面的島、洲、礁36個,被植被覆蓋的12個,按大小排起隊來:太平島、中業島、西月島、南威島、北子島、南子島、敦謙沙洲、南鑰島、鴻庥島、馬歡島、景宏島、安波沙洲。太平島個頭最大,0.43平方公里;鴻庥島算是高個子,6.2米。
漁民給南沙島礁起的“乳名”
最先給南沙島礁取名的,是我國的漁民。史書記載,西漢以來,我南海漁民便在南沙諸島海域捕魚、拾貝、捉龜,十二大島、洲上,至今還留有神廟、瓦灶、土墳等遺址。
在茫茫大海之中,漁民要定位、取向,島礁是惟一的參照物。于是,這些島礁的名稱,便在他們口頭的或簡略的文字中約定俗成了。據現有資料統計,漁民給取了乳名的南沙島礁共有85個。
鄭和群礁中的安達礁,白沙覆蓋,在陽光下銀光閃閃,被冠上一個漂亮的名字:“銀餅”、“銀鍋”。
尹慶群礁中的西礁,看起來像一個大酒糟鼻子,干脆就叫做“大弄鼻”,離它不遠的中礁小一點,成了“弄鼻仔”。九章群礁,像九只擱在海浪里的酒杯,漁民就叫它“九杯”,這“杯”字,從海南漁民嘴里叫出來,發出“章”的音。
1921年蘇德柳收集整理的漁民祖輩流傳下來的《水路簿》,標示從南威島至日積礁的航向、航時是:“自島仔嶼(南威島)去乙辛用乙辛,二更收。”可謂簡潔明了。
雙子群島中的北子、南子島,島上樹木參天,花草叢生,海鳥蛋遍地,當年的漁民登島一望,連聲贊道“好也!”用海南瓊海話喊出來,就是“奈羅!”眾口相傳,雙子分別就叫做:“奈羅上峙”“奈羅下峙”。
漁民到了無乜礁,只見礁石上海水是棕色,礁上不見一貝一參,水中無一魚一蝦,數網下去,無一所獲,只得垂頭喪氣而歸,同伴相問,答曰:“無乜!”海南土話意思是什么也沒有。這礁也就被傷心地稱之為“無乜礁。”
中國政府給南沙島礁起的官名
三國時代,吳國官員萬震著《南州異物志》、特使康泰著《扶南傳》中,把南海叫做“漲海”,把南沙島礁叫做“磁石”“盤石”,可算作最早的官名。
唐宋以來,南沙一直被官方稱為“石塘”,大大小小的島、礁、洲、沙、灘的官名,也逐漸被確定下來。九章群礁最西端的“鬼喊礁”,在明代大學士顧玠所著的《海槎余錄》中,叫做“鬼哭灘”。
1405年-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途中十多次經南沙群島,以皇帝欽差的權威,把一個個響亮的名字,似把一頂頂官帽授戴在這些島礁的頭上,如“英武島”(中業島)、“沙彌礁”(渚碧礁)等。此后,南沙平平安安地度過了300年。
突然有一天,外國強盜闖進來。1707年,英國輪船“密克勒斯費”號航經南沙,大驚小怪地稱他們發現了南沙,以其船名謬稱南沙為“密克勒斯費灘”。從此,南沙不太平。
1835年,美國“戴維德斯科特”號測量船竄入南沙;1833年,德國軍艦溜進南沙測量;1917年,日本人潛至南沙探險調查;1930年法國“阿斯特羅拉勃”號等軍艦入侵并強占南沙島礁。
憑什么我們祖祖輩輩叫了上千年的黃嶼島(現太平島)被法國人改名為“伊都阿巴島”,英武島(現中業島)被日本人改名為“帝都島”?南沙不答應,全中國不答應。
1935年,中國國民政府公告了《南海諸島地名》95個。這份公告顯示了我國對南沙享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以中文將南沙島礁名稱昭示天下。1945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隨后中國政府收回南沙。
1947年12月1日,國民政府內政部發布通告,公布東、西、中、南沙群島的部分島礁名稱,其中南沙島礁名稱99個,沿用了歷來中國官方確定的名稱,吸收了漁民流傳的名稱。
1983年4月24日,中國地名委員會公布了南海諸島標準名稱,這個最具權威的標名,對1947年公布的名稱,只有一個作了改動,將柏礁西南原名“立威島”的單柱石,改為現名,同時,對未曾冠名的島礁,給予了標準定名。
島礁名稱里古老的歷史文化
我曾站在錨泊在楊信沙洲西南的測量母船甲板上,翻看中國地名委員會1983年頒布的南沙群島標準地名的書。南沙島礁有各式各樣的名字,卻只有同一個坐標:中國南海。把它們稍作分類,就可以看到這血脈相連的神經元。
以島礁的形狀、顏色、音響而命名,數量最多。三面高一面低,扁平的馬蹄形,像海南人順風揚物的簸箕,就叫了“簸箕礁”;一道礁跡,在海面上劃出一個半圓的弧,像套在牛脖子上的軛頭,就叫“牛軛礁”;海浪拍打著礁石發出奇聲怪音,人間哪見幾回有,就叫做“鬼喊礁”。
當西方人還分不清東西南北的時候,中國人已手持指南針在大海航行了。中國地名出現“湖南、湖北”,“山東、山西”的同時,南沙島礁中的“東礁、西礁”,“北子島、南子島”也出現了。這類島礁,為數不少。
南沙群島的歷史上,記載著許許多多千古永垂的人和事,島礁名也記住了他們。公元三世紀,三國時的吳國特使康泰出使現柬埔寨扶南國,記錄了往返途經的南沙群島,現在留下“康泰灘”。
明成祖時,鄭和下西洋,隨行副使王景宏、隨員費信、翻譯官馬歡,歷史沒有忘記他們,南海上永遠鑲嵌著鄭和群礁、景宏島、費信島、馬歡島。清末時期粵總督張人駿派水師提督李準率艦巡視南海,有“人駿灘”“李準灘”作證。
1946年,太平艦、中業艦奉命接管南沙,令第一第二大島太平島、中業島聲名永駐,中業艦長李敦謙、副長楊鴻庥代表全艦200多名官兵留名“敦謙沙灘”“鴻庥島”。
對中華民族的杰出歷史人物,中國人是永不忘懷的。南沙萬頃波濤也標記上了“屈原礁”“道明群礁”“陽明礁”“東坡礁”“孔明礁”“楊信沙洲”。
中華民族的精神信仰、倫理情感,不僅寫在書本上,也寫到了南沙的島礁上。“禮樂灘”、“泛愛暗沙”、“和平暗沙”、“忠孝灘”、“仁愛礁”、“信義礁”、“普寧暗沙”、“盟誼暗沙”、“歡樂暗沙”。叫一聲,都會使心靈受到一次洗禮!
?
?
?
?
相關鏈接:
中方就越南戰機巡查南沙島礁表示強烈不滿
?? 菲購美艦以抗美英雄命名 將服務其所占南沙島礁
?? 學者:解決島嶼之爭有緩有急 可相機奪回南沙島礁
?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