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2-09/03/c89cdc6193f811ae577942.jpg)
謝文經生前照(家屬提供)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2-09/03/c89cdc6193f811ae577c47.jpg)
謝文經和蘇才霞在電臺工作室(蘇才霞提供)
近日,海南音樂界陷入悲痛之中。8月27日上午6時11分,海南本土音樂泰斗謝文經先生在廣東省人民醫院病逝,享年81歲。實際上,有關謝老的媒體報道并不多,但是謝老創作的作品之多,對海南本土音樂的貢獻之大,卻被認為是無人能及。連日來,南國都市報記者訪問了謝老的老同事、朋友、家人等等,試圖向讀者呈現這位耄耋老人走過的音樂之路。
60年前,海南臨高加來小街走出去一位音樂人,后來成為中國音協會員。他,畢生從事海南民間音樂的收集、整理和創作。其演唱、演奏、灌唱片和刻錄光盤的作品,比如《姑娘變了心》、《舂米謠》、《久久不見久久見》、《斗牛調》、《我們苗村多么美》、《我是五指山人》等,悠揚、婉轉、深情,至今仍縈繞瓊州大地的山水田園,響徹舞臺、電臺和電視臺。有人說他是海南話歌曲全面收集、整理和創作的元老和鼻祖,有人說他是“海南的王洛賓”,更有人稱他為海南黎族音樂的泰斗。他,就是謝文經。
謝老對海南民歌貢獻卓著
謝文經,1931年出生,海南省臨高縣人。1950年參加工作,當過小學音樂教師,1953年調入廣東民族歌舞團擔任歌隊隊長、演唱演員、創作組組長和藝術委員會主席。曾在廣東人民藝術學院進修作曲,是中國音協會員、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會員、廣東省音協理事。畢生從事海南民間音樂的收集、整理,并創作出大量的聲樂作品和器樂作品。歌曲《舂米謠》、《久久不見久久見》《黎家姑娘》等,都獲得過國家級或省級獎項。
海南廣播電視總臺新聞廣播音樂編輯蘇才霞對謝文經一生的創作經歷有一定的了解。她說,她了解謝老的原因除了與謝老家人都很熟悉外,一是父親在50年代是海南電臺的記者,負責在五指山地區宣傳報道工作,小時就看過這方面的文章和父親多次講過他們對海南音樂有貢獻的經歷。第二個原因就是在海南電臺從事音樂編輯工作多年,多次邀請謝老到電臺來給聽眾介紹海南民歌及他的音樂創作,可以說,謝老只要有新作品總是第一個親自交給她在海南電臺的《每周一歌》、《寶島新歌》、《海南原創》等音樂節目中進行宣傳。
她介紹,上個世紀50年代初,作為當時的廣東民族歌舞團民歌歌手的謝文經以及由李超然、陳元甫、韓應疇、潘克等所組成的音樂創作組,他們深入海南黎村苗寨,以及海南漢區一帶的鄉村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民間歌曲,并將其改編創作,演唱推廣,對海南民歌的貢獻是極其大的。可以說,沒有這批人,就沒有海南民歌現在這般的豐富多彩。
?
?
相關鏈接:
柳巖自曝辛酸情史 口中人渣男友疑作家張一一(組圖)
女作家建議30歲前別結婚:應多接觸男性增加選擇
海南作家寫保險商戰小說《海邊有塊云》
美籍華人作家劉墉攜女兒海口分享新書《人生百忌》
臺灣著名作家劉墉10日來海口談《人生百忌》
小記者在海口采訪頂級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
?
?
(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