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才女貌,自古以來就是評判人時的一條不成文的規矩。但時至今日,不少招聘單位對男性求職者也提出諸多外貌條件,相貌的高下幾乎已成為招聘的重要選項。
畢業于湖南某大學的研究生李同學,因小時候被燙傷留下傷痕,一直找不到稱心的工作。為此,他選擇在長沙某醫院做整容手術。然而,術后的李同學出現高燒、嘔吐、腹瀉等情況,后被宣布搶救無效死亡。(12月19日華聲在線)
在一個用人機制尚不夠成熟的社會,在以貌取人還大有市場的情況下,這位同學的遭遇讓人扼腕長嘆,其選擇整容以便能找一份工作的心情,公眾也抱著理解的態度。然而,好好的一個年輕人,僅僅因為燙傷整容而離開了他所熱愛的這個世界,卻著實讓人痛心。
這樁因整容引發的醫療事故不是整容史上的第一例,也肯定不會是最后一例。盡管如此,每年大學畢業生加入美容大軍的還在不斷擴大,而且男生整容隊伍現已占到了三成,如此大規模的集體美容,不由得不引起社會的反思。
自古以來,女人愛美的心情可以理解,可現今男女整容僅為求職,卻不得不說現在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的設置存在偏見,“以貌取人”正在使就業市場形成一股不正常的招聘之風。最近幾年許多招聘單位對求職者外貌的有些要求,到了無以復加的狀態,他們設定了身高、體重、五官等擇優錄取標準,其長相條件甚至苛刻到選美之上,如此,面容姣好的求職者在其中能拔得頭籌,其貌不揚而實際能力很強的求職者,卻在職場的競爭中“名落孫山”的例子屢見不鮮,由此,一度冷淡后整容市場又再現了火爆場面,許多被逼無奈的大學畢業和即將畢業的學生們,正逐漸成為了美容院的“獵物”。
當長相和才華在天平的兩端不斷傾斜的時候,用人單位在人才選擇上也充滿著矛盾。一些單位為了自身利益考慮,招聘形象氣質好的勞動者,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最起碼,不應該忘記了企業應該有的幾個基本用人原則:比如以德為上,以才取人;比如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錄取殘疾人等弱勢求職者等。而政府相關部門,又是否該進一步加大弱勢人群的就業保障工作,比如針對其提供更多的公益性崗位,比如進一步加大政策、稅收等優惠,鼓勵企業等單位吸納弱勢人群就業等。
唯才是用,應該是現在招聘單位的普遍原則。倡導良好的用人觀念、選材標準,還需要用人單位領導人在觀念上的轉變。同時,應聘求職者在招聘單位面前也不必如此卑微,在乎你面容的單位并不一定是適合你發展的單位,只要保持自信,抬頭挺胸,臉帶微笑面對你的面試官就行。(龍星諭)
?
閱讀此文的網友還看了:
招聘薪水上演“區間派” 不少求職者犯糊涂
年薪50萬反而嚇退求職大學生?
畢業生寒假求職:這個“中場”不休息
“求職大考”當前 “糾結”心態折射大學生困惑
奔波求職幾家歡喜幾家愁 大學生求職還需補點啥?
博士求職“查三代”背后的救濟缺位
博士就業遭第一學歷歧視 博士求職被查三代
大學畢業生求職誤入傳銷 跳樓逃出后報警求助
(編輯:鄭克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