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鷹”“影子”夫妻倆? (本人提供)
?
海口網01月16日消息 在海南,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視鳥為大自然最美的精靈,觀鳥、護鳥,并樂于稱自己為“鳥人”,視同樣愛好的朋友為“鳥友”。在有些人流連于麻將桌、餐桌時,鳥友們正在野外大口地呼吸新鮮的空氣,享受充足的陽光。
六旬夫婦每年島外追鳥4個月
在海南拍鳥發燒友中,63歲的“海鷹”和59歲的“影子”可是響當當的人物,被大家喚作“神仙伴侶”。
初見“海鷹”是在海口。雖是晚上,運動鞋、太陽帽、戶外運動裝,“海鷹”渾身散發著戶外味兒。當他說自己已經63歲時,所有人都訝異,紛紛說看上去僅有50歲。“到處走,找點樂趣,心態好吧。”“海鷹”含蓄而中氣十足地說。
“海鷹”和“影子”夫妻倆,于2013年新年的第一天結束了20天的云南之旅。他們開著一輛城市suv從海口直奔昆明,到百花嶺、瑞麗、騰沖、西雙版納。他們倆都已退休。“海鷹”曾在東方市人民醫院擔任CT設備管理,“影子”曾是一名會計師。這幾年,他們用一個人的退休工資生活,另一個人的工資負擔拍鳥的花費。“不夠,這回女兒贊助了5000塊,剛好把油錢解決了。”
?
?
拍攝栗喉蜂虎的帳篷 ?“影子”“海鷹”攝
?
“拍鳥有很多種,我們不追求鳥種,只追求畫面的精致。要拍肯定都是要‘數毛’,這得有武器才行。”“海鷹”所說的“數毛”是拍鳥人的行話,意思是拍出來的照片,鳥兒身上一根根毛都清晰可辨。而所謂的“武器”,是專業的單反相機,加上500毫米的長焦鏡頭,一套裝備下來大約要10萬。
“每年我們有4個月的時間在島外,基本上是跟鳥走。”“海鷹”說,每年的5月份鳥便往北飛,這個時候他們也開始往北方走。先去廣東、再到江西,然后湖南、湖北、河南、陜西、遼寧,一路走。5年來,他們為了拍鳥,就差新疆沒去,其他適合拍鳥的地方都走了個遍。
“有一次我跟妻子在遼寧鐵嶺的深山里,差點出事。”“海鷹”回憶道,當時正是白鷺的孵化期,有一群年輕人拿著短鏡頭拍不到,就開始敲打樹枝。“海鷹”勸說他們,誰知對方不聽反而想動手,好在他們一身迷彩服,對方誤以為是周圍部隊的人才不至于出事。
海口火車站濕地是栗喉蜂虎的繁殖地,每年5、6月份,來自全國各地的拍鳥人都會慕名而來。首先要找到栗喉蜂虎的繁殖地,觀察它喜歡落在哪片區域。帳篷由距離50米、20米、10米逐漸接近。等栗喉蜂虎適應帳篷的存在,大概要20天后。接著,準備好干糧和水,貓在帳篷里拍。有一年,“影子”為了蹲守到栗喉蜂虎,在帳篷里呆了10多個小時,導致中暑。
“又要奔波,還要花錢,拍鳥的吸引力怎么就那么大呢?”對此,“海鷹”說:“也不為什么經濟利益,只是隨自己的喜好,開心。”
栗喉蜂虎 ?“影子”“海鷹”攝
為拍鳥他跑到了肯尼亞
白色的襯衫,筆挺的西褲,每個工作日,“簡隨風”都是十足的都市白領形象。可一到假日,迷彩服、戶外鞋、渾身上下背的都是鏡頭。“簡隨風”也是一位海南本土的拍鳥發燒友。2010年,他甚至跑到肯尼亞去拍鳥,可算是海南“鳥友”中走得最遠的。
“簡隨風”拍鳥,不僅追求畫面的精致,同時也追求發現更多的鳥種。被他的鏡頭留下影像的鳥,多達260多種。
每一次拍攝,他都會留下詳細的資料。比如《再拍棕背伯勞》一節,除了對鳥兒的詳細介紹外,他的個人感受很亮眼,“其實很煩它,又吵又鬧,還專門欺負小個子的鳥,飛行動作也不好看……偶爾萌起來,嚇死人的。”
“簡隨風”今年50歲,在海南某知名房地產公司任職。起初,“簡隨風”涉獵的領域很廣,人像、風景、帆船等。兩年前,同事桌上的兩本鳥的百科全書深深吸引了他,于是,他的鏡頭便對準了各種各樣的鳥,變得專一。
每一次拿著相機出去,不知道當天會有什么收獲驚喜,那種期待很美好。對于“簡隨風”來說,拍鳥也是一種自我挑戰。它不像拍模特,造型、光線可以預設,鳥兒是瞬息萬變的,要抓到鳥兒好的姿態、體現它的眼神,需要對瞬間的掌握和控制。“這是集藝術、科學、體育鍛煉于一身的活動。”
他是海南鳥類的活百科全書
觀鳥,是指在自然環境中用望遠鏡等設備觀察鳥類的一種戶外活動。
在海南,盧剛是最早開始觀鳥的人之一。從2003年發展到現在,他已經是該領域的領軍人物。不僅自己在水鳥和林鳥方面,掌握的很是通透,還發動起一批在職人員、學生對這項活動熱衷起來。不少省外專門拍鳥的人都會慕名找他,通過他的指引,在海南拍到更多種類的鳥兒。
目前,盧剛正在編輯一本海南鳥類圖鑒,將系統地介紹海南鳥類的種類及其特點。
?
?
?
?
?
相關鏈接:
海南大學東坡湖:人造紅樹林引來候鳥棲“海南人真好!” 河北候鳥老人寫信講述與瓊深情“候鳥”蜂擁至三亞度冬 房源減少租金普漲2成庫存10年難消化 海南高庫存血拼候鳥樓市三亞亞龍灣鳥巢度假村獲“中國高端旅游品牌”海南野外熱帶蘭花破壞嚴重 海南開展越冬水鳥調查?
(編輯:王藝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