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在印度蘭姆伽受訓的中國遠征軍? 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從學校開“小差”
跑到前線抗戰
因為時局的動蕩,云昌舜的少年時代顛沛流離。1935年,為了躲避被軍隊抓壯丁的命運,13歲的云昌舜從家鄉文昌會文逃離,在一個冬天的夜晚冒險坐船到了湛江,再從湛江輾轉到香港,投靠在香港的哥哥。
到達香港后,云昌舜進入香島中學初中部就讀。1938年,香港時局動蕩,哥哥將云昌舜送到廣西讀高中。
1939年,高中即將畢業的云昌舜陷入了無助的境地。因為戰亂,他與家人失去了聯系,而哥哥留下的生活費也所剩無幾。“剛好那時候我聽說有家陸軍學校在桂林招生,說不但學費全免,還給生活費。我就趕緊去報考了。”在桂林,孤苦無助的17歲少年云昌舜為了能夠給自己尋一處安身之地,報考了貴陽安順陸軍獸醫學院的獸醫專修班,并如愿被錄取。
1941年,云昌舜在專修班以畢業考試第三名的優異成績留校任教,擔任少尉助理員。然而這份工作在年輕的云昌舜看來實在無聊。此時的云昌舜從一個同學那里聽說,附近有遠征軍在招兵,于是動了心。“反正我也是孤身一人有家難回,前線抗日正火熱,不如到前方去打仗。”由于學校不允許請假,云昌舜便和同學從學校開“小差”,于1942年底加入了遠征軍。
遠征軍中的“騾馬官”
入伍后,云昌舜先隨部隊乘飛機前往印度蘭姆伽受訓,在同盟軍駐印度作戰總指揮部主辦的“熱帶軍馬作業衛生及常見病防治法”集訓班中學習。培訓結業后,云昌舜成為中國駐印軍新38師炮兵第二營的一名中尉獸醫官,1943年隨部隊開赴野人山。他負責管理全營480匹騾馬。
“野人山有鬼,有命去,無命回。”對于當地流傳的這句話,直到上了野人山,云昌舜才深有體會。“野人山的天氣很差,整天都是毛毛雨。蚊子特別多,我們每個人都得抹防蚊子的藥水,還有專門的防蚊面罩。螞蝗也多得很,一站穩就紛紛爬上來了。”云昌舜說,由于環境惡劣,很多遠征軍戰士感染了瘧疾,命喪野人山。“瘧疾就是野人山的鬼。”
作為獸醫官,云昌舜并沒有過多與敵人針鋒相對的經歷。但當他需要到前線去為受傷的馬匹療傷時,還是會感受到戰爭中生命的脆弱。“有一次日軍的炮彈就在不遠處爆炸,炸了我一身的泥。”
在一次行軍時,云昌舜不慎從馬上摔了下來,跌傷左腳踝關節,寸步難行,被送到了印度后方醫院住了好幾個月。一個夜晚,他偷著用小刀把石膏拆掉,從醫院開溜。“拆了石膏才知道腳還是疼得走不了路,我就拄著拐杖,半走半爬到火車站坐火車到了一個聯絡處,要了匹馬就又回到山上去了。”
由于醫術高明,加之認真負責,云昌舜所負責的騾馬幾乎很少有患病的。而他也因為自己出色的工作獲得了史迪威將軍的獎勵,官升一級。
1945年夏,遠征軍收復緬甸后,云昌舜所在的軍營進駐孟貢鎮。1946年,云昌舜隨部隊回到了廣西南寧駐地。不久,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聽說部隊要繼續北上打內戰,無心參與其中的云昌舜從部隊出逃,經香港回到了家鄉,至此結束了自己的軍旅生涯。
(編輯:王藝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