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擔心采礦現場留下十多米深幾百畝“天坑”
“東譚古村落內,到處都是珍貴的需要保護的人文古遺址。卜創山開設采石場,這對古村落、古遺址以及周邊環境來說無疑會帶來不良的影響,甚至可能會破壞古遺址,東譚村村民當然不答應。”另一位東譚村村民王先生說。
記者了解到,2012年7月份,東譚村村民將他們的意見反映給了東譚村委會干部及龍華區遵譚鎮政府相關領導,東譚村委會和遵譚鎮政府經過詳細調查后,于2012年8月2日聯合出具了《關于在遵譚鎮東譚行政村開發采石業問題的報告》,就此向海口市國土資源局及龍華區國土資源分局做了回復。
曾參加過抗美援朝今年89歲的老黨員吳乾昌說,開發必然會對傳統村落造成破壞。即使東譚村不是國家公布的第一批傳統村落,而僅是一個普通的村落,每天噪音,車輛超載也會給村民的生活帶來威脅。吳老擔心的是,公司進行開采后,屆時會遺留下十多米深幾百畝大的“天坑”,勢必對當地小孩、牲畜和群眾的生命安全留下巨大的安全隱患。
記者隨后看到,東譚村委會和遵譚鎮政府聯合出具的《關于在遵譚鎮東譚行政村開發采石業問題的報告》還認為,東譚采石工礦業屬于高污染、高耗能、高破壞的項目,主要表現在,首先為廢水排放,幾乎所有的石材采掘都會在采石、加工過程中產生大量廢水,如用高壓射流和潤滑固體切削刀具等,廢水排放夾帶高含沙量沉積,對水源、地表和地下資源污染巨大。其次,會導致東譚村地下水位下降,玄巖采石場必須有大量水源或地下水用來沖刷沉積物,東譚村用水只有打井取水的途徑,過度取水及抽取地下水,會迅速降低地下水位,東譚村寶貴的地下礦泉火山巖也會由于這種過度抽取而失壓,最終將導致生態系統的徹底破壞。另外,東譚村發展采石業還會產生噪音和空氣污染問題,采石工業固有的兩大污染源分別是采礦機械噪音和向空氣彌漫的粉塵,根據風向和周圍的植被,空氣中的灰塵可以隨著風向飄到離礦區幾十公里的區域,對東譚村周邊的環境造成破壞。最后,景觀資源被破壞,采石業不僅對空氣、水源、環境、道路損壞嚴重,還將對本地的整體景觀、文化資源遺跡、可持續發展等形成難以估計的負面后果。
政府回應也曾擔心破壞環境和遺跡保護等問題
昨日下午,記者前往海口市國土資源局了解情況,該局副調研員梁其寧表示,采礦權已經下放給了區級政府,要記者到龍華區國土資源分局了解情況。
記者隨后來到了龍華區國土資源分局。該局國土資源科一位唐姓工作人員稱,由于地礦圖上找不到卜創山,因此就以儒盈山命名并掛牌出讓。再說,政府部門將該采礦權掛牌出讓給了一家名叫榮輝公司的采礦企業,原定面積為800余畝,由于遭到當地群眾的強烈反對,經多個部門調研,后將面積縮小為351畝。此外,儒盈山采礦點共在龍華區設置5個采礦點,其中遵譚鎮占了3個,遵譚鎮的一半設置在了東譚村,區國土部門也曾考慮到環境污染問題,就此聯合發改、環保、林業、安監等部門聯合會商,就將面積縮小定位為300余畝。
對于東譚村村民所稱的偷梁換柱以及不利于古遺跡保護問題,唐姓工作人員表示不便回答。
記者隨后和遵譚鎮周副書記取得聯系。對于群眾最關心的公布的坐標點落在了“卜創山”,而這個“卜創山”在不在儒盈山范圍,周副書記解釋,由于對這個山頭,咸諒村委會安久村叫“百平山”,而卜創村將靠近他們村的山又叫“卜創山”,叫法不同,在國土部門的地理位置上叫“儒盈山”,不過,開采石場公布的坐標點確實落在了卜創村的“卜創山”。
周副書記表示,東譚村群眾曾多次向政府部門反映過采石點問題,鎮政府也曾擔心環境破壞及遺跡保護等問題,后向區、市政府做了反映,但該項目是海口市政府重點推進的項目之一,且已經過了審批,鎮政府也不好再說什么。
?
?
?
相關鏈接:
昌江發現海南最早古人類遺址 海口八大合唱團喜迎新年洛陽漢函谷關遺址發現絲綢之路千年古道考古發現我國史前最大石城遺址由三座石構城址組成東方市發現日軍侵華遺址 掠奪花梨木鐵證尚存商周遺址遭強行施工,開發商的“偷襲”緣何得逞瓊海300處文物古跡通過審批 有新石器時代遺址?
(編輯:王藝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