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歷時7天,“蘇魯豫皖小記者赴海南交流采風團”與瓊山區攀丹小學“手拉手愛心互動”活動3日下午圓滿落下帷幕,來自鎮江實驗學校和鎮江揚中實驗小學的小記者們給攀丹小學的同學們獻上自己的一份心意,大家手拉手同唱一首歌,在歌聲中留下美好的回憶。
????寓教于樂是孩子們需要的
????隨團來瓊的家長胡女士對記者說,“本來以為是來采風的,但是今天來到攀丹小學讓我很驚喜,因為孩子們來海南絕不應當只是單純的游山玩水,在放開眼界的同時也得到一次‘愛的教育’,孩子幫助別人,也洗滌自己的心靈,正是現在這些孩子迫切需要的。”【詳細】
?
?
?
?
2月3日,由海口晚報《教育周刊》策劃組織,聯合海南大學三味書社、翰香學苑共同舉辦的“國學”冬令營結束。在短暫的7天活動中,孩子們不僅踏踏實實地讀完了《大學》,更切身地感受到了“國學”學習的艱苦與快樂。
踏實讀書感悟經典
本次“國學”冬令營活動地點設在海南大學的觀景亭內。但有很多家住府城的小朋友,仍堅持每天乘坐近一個小時的公交車前來聽課。王子蕓就是其中一位。談到為何有如此大的動力,王子蕓的媽媽表示,以前孩子就聽過杜老師講論語,感覺杜老師講課踏實,有著真正做學問的態度。
對此,一名曾經參加過某培訓機構組織的“國學拓展訓練營”的家長表示認同。他說,以前帶孩子參加的“國學拓展訓練營”,雖然名字上有“國學”二字,但講課內容卻與“國學”沒多大關聯,都是借用“國學”經典中的一兩句話為由頭,帶著孩子們做游戲。“而這次冬令營活動不一樣。孩子腳踏實地地讀完了《大學》,這才是一種學習的態度【詳細】
?
?
?
?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的小錢包也“鼓”了不少。每月有少則幾十、多則上百的零花錢,很多孩子卻大喊“不夠花”,面對現狀,有家長在“零花錢該怎么給”上糾結,也有家長在教導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錢上頗具心得。
????零花錢,不該給?
????“在女兒三年級之前,沒給過她零花錢,但現在為了不讓孩子有自卑心理,得給了。”劉女士說,有一次接孩子放學時發現,女兒的大部分同學都有零花錢并互相分享零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如果總是讓同學請客,可能會產生自卑的心理。”
????一些家長迷惑,定期給孩子零花錢是否給出了問題。“我每天給兒子5元錢買學習用品,誰知,他把錢都用在買‘卡通卡’、‘貼紙’上了。”王先生的孩子在市25小上二年級,據他介紹,“攤位的商戶打出‘集齊幾張卡’就能中獎的噱頭誘導小學生買卡,孩子們沒有分辨能力只能亂花錢,有些孩子還會偷偷拿,這樣的情況得控制,零花錢不能給出問題。”【詳細】
?
?
?
?
?
美國哈佛大學大約60名學生在一門期末考試中作弊并將接受處罰,休學一段時間。路透社評述,這是近些年美國常青藤聯盟名校曝出的最大學術丑聞。
事后,耶魯大學教務長建議教師們采取課堂考試的方式,而非讓學生把考卷帶回家去。對此,哈佛大學教授勞倫斯·特賴布說:“相信學生們不會作弊,我不會因為耶魯教務長的建議而改變自己課程的考試方式。”
哈佛教授所言的這種“信任”讓我覺得分外驚愕:如此,我們何時信任過自己的學生?監考的手段由課堂監考變成換班考試、換老師監考,還準備了專用教室,配備全方位的視頻監控設備……盡管如此,作弊仍如同星星之火,在每次的考場上零星而又頻繁地出現著。
我們越來越重視考試,壓根兒沒想過學生考試會不作弊,采用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去防止作弊,然而作弊從來沒有在學校里消失過【詳細】
?
?
?
?
兒子四歲時,喜歡吃棒棒糖。
一日,兒子奉老師之命,從家中申請到5元校外活動費,說是要體驗超市購物。下午放學歸來,兒子興沖沖遞給我和他媽每人一個棒棒糖,并說:“爸媽,這是我送給你倆的禮物!”兒子神情非常自豪,像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老師告訴我們,兒子是這次購物活動中唯一為爸媽買禮物的小朋友。
此時,他媽見鄰家小孩正站一旁看著,便順手將糖果剝開一個送給了這位小朋友。一向挺大方的兒子見狀,突然像受到驚嚇般大喊:“媽,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怎么能隨便給別人呢?”他一邊嚷著,一邊試圖奪回棒棒糖。兒子搶不回來,顯然很委屈,最后失望地哭到我的懷里,撇著小嘴巴:“媽媽不經過我的同意,就把禮物送給了別人。”【詳細】
?
?
?
?
寒假作業的“變臉”正成為一種常態:東莞市的寒假作業注重讓孩子做家務;溫州市蒼南縣江南實驗學校的寒假作業除了做家務外,還有陪長輩聊天……
這些寒假作業注重生活教育、情感教育、社會教育,讓孩子在成為“校園人”的同時,也成為“生活人”。這樣的變化,讓我們看到了素質教育的回歸。
僵化、與生活脫節、有點走過場味道的書面寒假作業,飽受詬病久矣,另類寒假作業的良善初衷誠然毋庸置疑,但不得不說,謹防現實的消解顯然也有強調的必要。擺脫了沉重的書面作業束縛,走出了“興趣班”“強化班”的樊籬,“快樂寒假”才會名副其實【詳細】
?
?
?
《教育周刊》習作園地作品刊登
?
?
這是一場青春對藝術的詮釋、一場歌聲與舞蹈共同綻放的盛會———這是我們青春紀念冊中最美的一頁。
那天,在主持人清脆響亮的聲音中,年級藝術節拉開了帷幕。舞臺上聚光燈驟然亮起,那樣地和諧動人。青春就是這樣簡單純粹地開始了,燦爛而美麗。
我們穿著班服,外面套上精致的小西裝,在舞臺上認真地、用心地舞動著,燈光下的我們洋溢著青春的氣息。
其實,站在臺上的那一刻,我們都有緊張。我握了握拳頭,回想著一個月來我們的努力,耳畔里還不停地回想著舞蹈室里老師的聲音:“快了”、“這個動作是這樣的”……
音樂響起了,每個人都隨著音樂、充滿激情地舞動著。在最后一個動作結束之前,不知道為什么,突然覺得這舞原來這么短。是不是青春也是這樣璀璨而短暫呢?【詳細】
?
?
?
?
英國的惠特曼曾說:“對人不尊重,首先就是對自己的不尊重。”我們任何人都該學會尊重,這不僅是一種品德,更應該成為一種習慣。
尊重,是那冬日里溫暖的一把火。南京理發店老板馬玉劍被確診為肺癌晚期,平靜下來后,他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給顧客退卡中的余額。但很多顧客堅決不肯要,還有的人當時收下了,到了晚上又包了一個更大的紅包送來。這就是一種尊重。老板的尊重是他不滅的良知和對顧客的誠心相待;顧客的尊重就是胸懷寬廣的愛心和對老板的信任。
尊重,是廣闊沙漠中的一泓清泉。2009年11月,從四面八方自發而來的人們聚集在美國的莫克小鎮,為失去了一條臂膀、以乞討為生的杰夫森。他做了許多事:向消防部門報告了三處火災隱患;為一位截肢青年無償獻血500毫升;向遭受颶風襲擊的佛羅里達州的災民們捐獻了他全部積蓄的三分之二;他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奔走,終于幫助兩個走失的兒童找到親人……【詳細】
?
?
?
?
?
相關鏈接:
【第三十三期】教育周刊
【第三十二期】教育周刊
【第三十一期】教育周刊
【第三十期】教育周刊
【第二十九期】教育周刊
【第二十八期】教育周刊
【第二十七期】教育周刊
【第二十四期】教育周刊
【第二十六期】教育周刊
【第二十五期】教育周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