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hkwb.net/content/2013-02/16/6ab2b4355f4e22b095a67acfd6c395db.JPG)
?
印尼村“舞后”陳良定阿婆跳起印尼舞。 張茜翼 攝
“姑娘,快來嘗嘗這中國糕,好吃呢。”海南彬村山華僑農場印尼村新年彌漫著濃濃的香味,一進村,印尼民歌聲聲傳來,77歲的印尼歸僑陳良定阿婆端出7種東南亞風味小點心,熱情地招呼記者嘗嘗她的手藝。
印尼村是彬村山華僑農場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里的100多名歸僑1960年回到中國,在彬村山華僑農場開始了新的生活。村中絕大部分都是來自印尼帝紋島的歸僑,原來的生活習慣得以沿襲。1990年,前全國僑聯主席張國基為他們揮毫題字“海南島印尼村”。
印尼村“無糕點不成宴”,每逢節日,各家各戶必備豐盛的糕點。陳良定阿婆家,她制作的螺殼糕、中國糕、菊花糕、南瓜糕、榴蓮糕、菠蘿糕、星星餅一字擺開,再為客人煮上一壺咖啡,用印尼語說:“這是我親自種的咖啡豆,要喝完哦。”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3-02/16/0da24b752d05b59c284d460cf8a2a6ae.JPG)
?
印尼歸僑陳良定為大家準備印尼風味糕點。 張茜翼 攝
印尼村村長謝萬方說,蒸制印尼風味食品是歸僑們的拿手活,一般節前一個月就已經開始忙碌制作糕點了。咖喱雞、黃姜飯、牛肉沙嗲串是年夜飯主食。蒸的、炸的、烤的一應俱全,部分還有象征意義,如用大米磨成漿后放在托盤中蒸成的九層糕,每一層都色彩分明,紅、藍、綠、黃、紫、白交錯最上層為紅色,象征著生活紅紅火火。
歸僑們制作年糕從不間斷過。謝萬方說:“即使是1960年回國,正逢我國自然災害最困難時期,盡管他們當時吃不飽飯,但還是舍得用帶回國的一些金器同當地老百姓換來一些木薯、番薯、芭蕉、椰子用來制作糕點的癮。到村里旅游觀光的人越來越多,印尼糕點越來越走俏,開始為村民們帶來些收入。”
印尼歸僑愛跳舞。春節前夕,一聲“出來跳舞啰——”,不出幾分鐘,歸僑們就身著印尼民族服裝紗壟到村里的廣場上,伴著錄像機中播放的印尼民歌跳起舞來,即興而發,自娛自樂。近80歲歸僑洪敦佑、莊全城步履蹣跚著過來跳舞。“跳不動了!只要有舞會我一定來的。” 莊全城老人和著音樂扭扭腰。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3-02/16/d5f3b48fcba86893ab094716f87c0cdf.JPG)
?
在印尼歸僑陳良定家中,她把自己制作的螺殼糕、中國糕、菊花糕、南瓜糕、榴蓮糕、菠蘿糕、星星餅拿出來招待客人。 張茜翼 攝
陳良定阿婆在村中既是制作印尼糕的好手還有“舞后”之稱。有著好身材的她說,每當村中有婚嫁等喜慶日子,大家都會聚集在一起,穿著平時舍不得穿的民族服飾,舞呀,跳呀。
印尼村的“90”后村官劉良育說,村里的歸僑們跟農場其他老人不一樣,他們大都已退休,子女在外工作,他們平常做糕點、跳舞、種些香料,生活悠閑,知足常樂。
這些歸僑們歸國時在村頭種下了一棵木棉樹,伴著舞蹈著的歸僑們,如今枝繁葉茂的大樹也在陽光下婆娑。
?
?
?
相關鏈接:
海南興隆華僑農場的124張笑臉:歸僑相守20年(圖)
澄邁華僑農場抓教育就業服務 提升歸難僑技能
海南文昌華僑農場“南旅北養” 發展旅游和養殖業
?
(編輯:王藝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