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1月7日,海口市郵政局解放路西門子交換機7000門程控電話工程通過初步驗收。這標志著海口市進入數字化程控電話的新時期。(本報資料圖片)
1990年,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后的第三年。
這一年,海南的腳步更趨沉穩,循著一條穩健、求實的思路,不急不躁、不圖虛名,扎扎實實地鍛造起飛之翼。一邊探索發展路數,一邊加快發展步伐,在摸索中逐漸走出一條有海南特色的辦經濟特區的路子。
這一年,一個嶄新的海南在崛起!
評述
消除疑慮 特區迎來燦爛前路
進入90年代,特區人更加關注大特區的前途命運。
過去一年國內發生的政治風波雖然已經平息,但人們仍有所擔心:改革開放的政策會不會變,特區還能不能“特”下去,海南真的會更好?
所有的一切疑慮,很快煙消云散。
1990年1月13日,在萬寧興隆康樂園大酒店舉行的新春團拜會上,省委書記許士杰說:“送走銀蛇迎來金馬。新的一年將是海南邁步前進的一年,海南的形勢將會更好。”
許士杰在暢談1990年海南的政治和經濟形勢時說,海南的1990年肯定會更好。我們將在去年的基礎上,進一步統一干部群眾思想,在打基礎中前進。
2月1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在海南考察。宋平在聽取中共海南省委領導同志的匯報后,肯定了建省以來的工作成績,贊揚了海南省委提出的“用政策,打基礎,抓落實”的發展方針,希望把海南經濟特區建設好。
5月12日至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在海南考察時指出,中央關于興辦海南經濟特區的戰略決策是正確的,在海南實行的各項政策不變。海南省吸引外商投資,進行成片開發,黨中央和國務院是支持的。海南要通過改革開放,加快經濟開發,改變經濟比較落后的面貌。
江澤民還就進一步辦好海南經濟特區提出了意見,要求首先要統一思想認識,認真落實中央給予海南的各項政策,要認真搞好特區總體規則,分步組織實施。海南特區建設既要有緊迫感,又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要充分發揮海南的優勢,從海南的實際出發,揚長避短,走出一條有海南特色的辦經濟特區的路子。
總書記的指示,極大鼓舞了600多萬海南干部群眾。撥開籠罩在心頭的陰霾,大特區人看到更燦爛的前路。
調整完善體制 探索適合海南的發展路數
這一年,海南的腳步更趨沉穩。大特區人拿出奮發有為、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跨步向前,不斷探索更適合海南的發展路數。
一度瀕臨破產的海口罐頭總廠,1986年,在勞動、分配制度等方面進行改革,出臺開發新產品的獎勵條例,39名在開發新產品、解決技術難題、消化引進設備等方面的有功人員,相應得到按規定提取的獎金30萬元。
1990年2月,海口市工業部門經市委常委擴大會議同意,制訂了《海口市新產品開發成果獎勵暫行規定》,明確提出開發新產品實現利潤百萬元者可得5萬元成果獎。
科技重獎的做法,在社會上引起熱議。有人認為,“海口市的規定是在為海口罐頭廠的錯誤做法提供合法依據。”更多人稱贊,“科技重獎,較好地解決了腦體倒掛的問題,是放膽發展生產力的果斷措施。”
海南日報退休干部王國雄回憶說,針對此事的報道《30萬元科技獎該不該發?》一文刊發以后,引發了一場全省有關“科學技術的價值如何衡量”的大討論,海南日報都給予了客觀報道。經過統計,報社一共收到省內外1000多封讀者來信,認為科技獎該發的占到97.3%。省監察廳經調查后,公開表態支持科技重獎。海口市委也正式發文,肯定了王光興的做法。
在科技重獎的促進下,1990年,海南工業的技術開發和新產品開發得到了迅速長足的進步,共開發主要新產品125種,其中具有國際領先地位和國內先進水平的18種,新產品增加工業產值9800萬元,稅利1900萬元。
這一年,海南在發展路數上默默地進行著更多的探索……
4月29日,位于海口港澳開發區的南殷鞋廠榮獲“加工貿易保稅工廠證書”,這是海口海關批準建立的第一家保稅工廠。
為了給國內外投資者創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8月4日,海南省投資促進委員會正式成立。
面臨種種發展機會,面對種種發展選擇,海南從一開始就努力尋求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路子。9月13日,海南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國際咨詢委員會在海口成立并舉行第一次會議。到會的40多名中外人士表示,要致力于創造一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進行的“海南模式”。
?
相關鏈接
回顧海南建省25周年歷程:1989 在打基礎中前進
回顧海南建省25周年特別歷程:1988海南新紀元
慶祝建省25周年 大型專題記錄片《海南夢》取景檳榔谷
助推海南開放 全國率先實行“落地簽證”
這一年,在中央給予海南的諸多扶持政策中,在全國率先實行的“落地簽證”政策是影響較深遠的一項。
新建省和大特區效應,吸引著人們紛紛前來考察、旅游、尋求各種機遇。尤其海外華僑回瓊旅游考察,美國、日本等國家也紛紛組團前來商務考察,帶動了海南旅游市場。
1988年5月4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鼓勵投資開發建設海南島的規定》:從當年6月起,對到海南的境外客商和旅游、探親人員的入境實行“落地簽證”的辦法。
由于種種原因,落地簽證政策在前兩年并沒有得到很好落實。時任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處簽證科副科長的文武斌回憶說,“當時兩個口岸有8個工作人員,但入境人數很少,有時整整幾天也等不到一個人。”據統計,1988年,全省辦理口岸簽證的人數僅249人,到了1989年也僅有375人,主要原因是當時我國駐外使領館、國外航空公司大都對這一政策不了解。
1990年5月,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視察海南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國家有關部門根據江澤民同志的指示精神,對落地簽證政策執行中的一些具體問題予以明確。
1990年7月,國務院特區辦、外交部、公安部、中國民航局聯合發出《關于落實可在海南海口、三亞口岸就地辦理入境簽證的通知》。《通知》明確,與我國有外交關系或者官方貿易往來的國家或地區的外國人,因故來不及辦理來我國的簽證,而購買直抵海口或三亞的飛機票時,可按規定在海口和三亞兩口岸辦理入境簽證,停留時間一般不得超過15天。
由此開始,海南率先在全國實行“落地簽證”制度,極大地方便了境外客人進入海南,促進了海南旅游的發展和國際知名度的提升。
特區省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使海南在對外開放的各個環節享受了許多獨有的政策,也為此后的26國旅游團隊免簽、航權開放等政策奠定了基礎。
清醒認識“冷”與“熱” 全面加快發展步伐
這一年,由于宏觀形勢的變化,建省辦經濟特區初期的熱潮有所消退。資源豐富、地理優越、政策優惠等有利因素也不少,但要想真正實現這樣大跨度的飛躍,海南人深感步履之艱難。
對于這一切,海南的決策者們有著清醒的認識。唯其如此,他們能夠保持冷靜,遇“冷”而不失信心。省委書記許士杰一再告誡海南各界人士:要看到海南的困難和不利條件,認真加以解決和改變,僅僅“熱”上一陣,是建設不好海南的。
充滿激情但不冒進,滿懷理想而不狂熱。決策層的這種明智的姿態影響著眾多的海南人。這一年,海南全面加快了發展步伐,有了更多的第一:
海洋大省有了第一艘遠洋萬噸級巨輪;第一家保稅工廠獲準成立;第一家高爾夫球場動工興建;第一輛微型轎車開發成功……
1990年,海南基礎設施建設也取得大的突破:四通八達的公路運輸網基本建成,公路通車里程1.29萬公里,通車密度38%,名列全國前茅;大廣壩水利水電樞紐工程、鳳凰國際機場經國務院同意,批準動工;海口市成為全國繼廣州之后實現電話程控化的第二個省會,也是電話普及率高居第二的省會城市……
為迎接未來的起飛,海南在大筆勾勒“硬”環境的同時,也在一點一滴精雕細刻著“軟”環境:
——在已經建立的金融、外匯市場的基礎上,籌建勞務、物資、科技市場;
——在已經形成的“小政府,大社會”格局下,進一步完善政府宏觀調控職能,并把經濟職能放到社會經濟組織中去;
——建立健全保障社會正常運行的各項法律和規章制度;
——開展以講衛生和遵守社會公德為中心的文明活動,以凈化社會風氣;
……
90年代的第一年,在不顯山不露水中,海南已是一幅新景觀。
大事記
江澤民考察海南
1990年5月12日至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在海南省委書記許士杰、省長劉劍鋒的陪同下,先后到萬寧、陵水、三亞、東方、儋縣、澄邁、海口等7個縣市實地考察。
江澤民指出,海南省處于祖國南疆,地位十分重要,加速海南的開發建設,不僅在經濟上,而且在政治上都有著重大意義。中央關于興辦海南經濟特區的戰略決策是正確的,在海南實行的各項政策不變。
江澤民充分肯定了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兩年多來取得的成績,并就進一步辦好海南經濟特區提出了意見,要求首先要統一思想認識,認真落實中央給予海南的各項政策,要認真搞好特區總體規則,分步組織實施。他強調指出,興辦經濟特區,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要大力加強黨的建設,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在實行對外開放、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同時,對資本主義腐朽的東西要堅決抵制。
親歷者說
椰樹集團總裁王光興回憶:科技重獎:扭轉海罐困局
■本報記者張中寶實習生鐘瑜
“廠房破舊,水溝里面發出腐臭味,整個廠區聽不見機器的轟鳴,當時有技術有文憑的工人全走光了,只剩下3個,一度瀕臨破產。”椰樹集團總裁王光興回憶起27年前再次回到椰樹集團的前身海口罐頭廠時的情景,看到滿目荒涼、死氣沉沉的廠區,讓他非常吃驚和痛心。
1986年,在時任海口市市長李金云的勸說下,王光興答應接下這個“爛攤子”。
當時,海口罐頭廠由于分配不公、“吃大鍋飯”、產品研發難以突破以及管理不善等原因,1981年至1985年,連續5年累計虧損達718萬元,工廠720萬元的固定資產原值幾乎被虧空。
但是,王光興并沒有打退堂鼓,企業危急的局面更激起他的斗志。新官上任后,他意識到,企業發展難的原因主要是腦體倒掛的分配不公現象嚴重。“造原子彈的收入不如賣茶葉蛋的。”王光興說,為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王光興創造性地提出“科技重獎”。
“這個重獎就是從新產品的銷售利潤中提取3%-5%,獎勵給開發該產品的科技人才。”王光興說,這樣有利于產品的研發和人才不被挖走。
就這樣,當時39名在開發新產品、解決技術難題、消化引進設備等方面的有功人員,相應得到按規定提取的獎金30萬元。
面對剛實行的“科技重獎”政策,王光興說:“獎勵辦法公布后,立刻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有人四處投寄告狀信,表示科技重獎會把人引向一切向錢看,很多人指責我巧立名目、私分國家財產。”
“當時把這個事情匯報給海口市領導,但他們都表示贊成,這樣激發了我的信心。”王光興說。于是,1990年,海口市就用實際行動來支持這個做法,并制定《海口市新產品開發成果獎勵暫行規定》,明確提出開發新產品實現利潤百萬元者可得5萬元成果獎。
在“科技重獎”的刺激下,海口罐頭廠的效益一天比一天好,科技人員和工人自動組合,經歷7個月時間,開發出世界首創的“天然椰子汁”。
王光興回憶說,“天然椰子汁”研制成功并在國內外叫響之后,主要研制者一次性獲得獎勵1萬元,每年還從產品銷售利潤中獲得成果獎2萬多元。
之后,又有“白檸檬”汽水、“蝸牛罐頭”、“椰子片”、“天然楊桃果汁”等新產品的相繼研制成功,而新開發的產品則為企業帶來過億產值的增值。
海口罐頭廠在勞動、分配制度等方面進行的改革,出臺開發新產品的獎勵條例,調動了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不斷開發出新產品,產值、利稅大幅度提高,一躍成為我省的盈利大戶。
“科技重獎”決策,是錯誤決斷,還是放膽發展生產力的果斷措施?王光興說,椰樹集團從一個爛攤子發展成20年共創稅利26億元的優秀企業,是好是壞?大眾心里應該有一桿秤。
流行語
熱戀
由陸小雅編導、峨眉電影制片廠拍攝,以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的現實生活為題材的電影《熱戀》在我省公映后,群眾反映強烈、看法迥異。
海南日報3月4日開始開展關于影片《熱戀》的討論,至4月20日,先后收到200多篇來稿,共編發14期28篇文章。
臺達
6月29日,由臺商獨資興建的海南第一家高爾夫球場——海南臺達高爾夫球場,在瓊山縣云龍鎮境內破土動工。
老鏡頭
三亞舉行亞運會火炬南端點火儀式
1990年8月23日,亞運會火炬南端點火儀式在三亞隆重舉行,10多萬群眾參加了點火儀式。
當專程從京護送火炬來瓊的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副主席、亞運會組委會委員李凱亭代表亞運會組委會向海南省委書記鄧鴻勛交授了在天安門廣場由江澤民總書記點燃的火炬之后,鄧鴻勛登上點火臺,點燃了南端點火臺圣火,象征著團結、友誼、進步的火焰,面對大海,直上藍天,熊熊燃燒。(本報資料圖片)
m.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