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十年變化,世人皆矚目。
1998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正好10周年。海南GDP增長率在持續多年的低迷后,首次突破8%,進入恢復性增長期。隨著一批重大建設項目竣工投產或破土動工,全省的經濟建設加快了腳步。
影響深遠的生態省建設就在這一年提出,并在第二年以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決定的形式確立建設的戰略與目標。
這一年,為了進一步完善“小政府、大社會”體制,海南省政府決定將27個組成部門調整為22個。通過精簡機構,逐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海南特色的行政管理體制。
述評
“沖八”成功
經濟全面恢復性增長
1998年,海南的經濟增長結束四年來連續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狀態,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整體經濟呈現積極回升的良好態勢。全省的GDP增長率成功實現“沖八”,首次突破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8.3%,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8.6%(工業增長9%,建筑業增長8%),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其中第一產業保持較高的增長。1998年農業總產值達到261.4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0%。在同樣的氣候條件下,農產品增長出現多樣性,結構性的調整為海南農業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同年,海宇鍍錫薄板廠、昌江水泥廠、新大洲摩托車擴建工程、瓊山儒俊水廠、三亞南山文化旅游區、海南大華電腦光盤廠……一批重大建設項目竣工投產;粵海鐵路通道、洋浦港二期工程、海口世紀大橋、高速公路瓊海至三亞段擴建工程、海南熱帶海洋世界、濱海旅游公園等一批建設項目破土動工。
4月12日,三亞南山文化旅游區正式開園。從當年的經營收入3600萬元,到今天2.5億元的年營業額,南山在飛躍發展。三亞南山文化旅游區的建成,填補了海南歷史文化旅游的空白,進一步突出海南大生態旅游優勢。
10月,一項旨在突出海南熱帶特色,展現寶島椰風海韻的生態建設工程————海南百萬畝椰林工程在積極籌劃實施。百萬畝椰林工程以海防林椰林工程、鄉鎮椰林工程以及椰子種苗基地為重點,做到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整個工程計劃在5年內完成,從1999年春季開始種植。
11月13日,1998(海口)全國冬季農副產品交易會(簡稱“冬交會”)開幕。5天成交總額近50億元。海南省政府決定以后每年舉行一次“冬交會”。2006年改為首屆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簡稱“海交會”)。如今冬交會已發展成為全國重要農業展會,訂單一年比一年多,內容一年比一年豐富,活動一年比一年精彩,從最初的單純促銷海南瓜果菜等農產品辦成了全國性冬季農業盛會。
與這些項目工程相比,海南青年畫家黃信駒創作的鄧小平巨幅畫像更值得讓我們仔細回味。2月13日,鄧小平巨幅宣傳畫在海口市萬綠園落成。在這幅宣傳畫上,偉人鄧小平目光深邃地遠望前方,旁邊是他那句一直讓海南人民胸懷激蕩的深情話語:“海南島好好發展起來,是很了不起的。”在建省辦經濟特區10周年的時候,這一藝術作品表達了海南人民對鄧小平的深切懷念和加快發展的迫切愿望。
精減機構
小政府、大社會進一步完善
5月,為了貫徹中央關于機構改革的精神,進一步完善“小政府、大社會”體制,海南省政府決定將27個組成部門調整為22個。機構的精簡旨在理順各部門工作關系,逐步建立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的行政管理關系,建立高素質的行政管理公務員隊伍,逐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海南特色的行政管理體制。
7月16日,海南省紀委、省委組織部、省審計廳、省監察廳和省人事勞動保障廳聯合印發了《海南省市、縣各級黨政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規定》(瓊紀[1998]22號)。規定領導干部在辦理調任、轉任、輪換、晉升、離退休、辭(免)職、辭退、解聘等離任事項前,必須由審計機關對其進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未經審計不得辦理離任手續。
8月7日,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聯合發文,同意海南農墾總公司更名為海南農墾集團總公司,并以海南農墾集團總公司為母公司組建海南農墾集團。海南農墾集團的成立是海南農墾體制創新的又一重大舉措。
8月28日,海南省委組織部宣布將面向全省公開選拔6名副廳級領導干部。12月28日,公開選拔的科技廳副廳長、衛生廳副廳長、審計廳副廳長、建設廳副廳長名單確定。
海南建省辦特區一開始就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以縮小政府,擴大社會自治功能為基本思路,勾畫和設計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的藍圖,在全國率先建立起“小政府、大社會”的行政管理體制。海南“小政府、大社會”體制的超前試驗,為海南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活力和動力,也為全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供了經驗和借鑒。
曝光“陵水怪事”
一場漂亮的輿論監督戰
新聞輿論監督,本是新聞傳媒一項基本的、重要的功能。但長期以來,一些新聞傳媒,存在著輿論監督功能弱化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自身的權威性和戰斗力。黨的十五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把黨內監督、法律監督、群眾監督結合起來,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中宣部也提出了1998年的新聞宣傳工作的“典型宣傳、熱點引導、輿論監督”三大工程要求。
在這種形勢下,海南省為了加大新聞輿論監督工作的力度、以輿論監督來推動實際工作,于1998年5月18日成立海南省新聞輿論監督中心。該中心是在省委領導下,開展新聞輿論監督的組織協調和指導機構。新聞輿論監督中心設在省委宣傳部,由省委宣傳部直接領導。關于陵水機構臃腫的這一組報道,正是在省委有關領導的支持下,海南日報社精心組織的一次輿論監督的成功范例。
1998年,中央頒布機構改革有關措施。海南省為了貫徹中央精神,進一步完善“小政府、大社會”體制,決定將27個組成部門調整為22個。有關職能部門也對全省各個市縣做了調查摸底,發現陵水存在盲目增設機構、超編亂進人、“吃皇糧”隊伍迅速膨脹等問題。
海南日報社從相關部門獲悉這一線索后,迅速組織記者深入采訪。7月6日至14日,《海南日報》在重要版面連續刊發了《“吃皇糧”大軍把陵水吃窮了》、《陵水怪事:學童竟領教師工資》等15篇稿件,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反映了陵水黎族自治縣機構膨脹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和危害,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
9月11日,《海南日報》在頭版頭條發表《這個年級只有一名學生》的報道,反映了東方市江邊鄉中學初三全年級只有一名學生的情況。隨后,省教育廳派出的調查組的調查結果表明,該鄉適齡兒童輟學率在50%以上。記者的深入調查還發現,這個全省最貧困的鄉教育投入很少,教師待遇低,學生家庭貧困等是引起輟學率高的主要原因。報道引起強烈反響,政府部門加以整改,社會各界也紛紛捐款捐物,最終使這個鄉的教育面貌在短期內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之后省民宗委等多個部門還提出少數民族地區普九教育目標。來自官方和民間的持續關注使海南少數民族地區基礎教育問題真正得到重視,海南少數民族地區普九教育局面開始得到改觀。
隨著我省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的實行,海南農村家庭負擔已切實減輕,他們再也不用為交不起孩子的學雜費而犯愁了。近年來,海南省委、省政府不斷加大民生投入。其中,基礎教育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教育事業面貌煥然一新。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3-04/22/95fac41b78e17d87cd962dad40ae3dd5.jpg)
1998年8月30日,我國第一條橫跨海峽的鐵路通道————粵海鐵路通道在海口破土動工。項目總投資45億元,由廣東境內的湛江至海安鐵路、瓊州海峽鐵路輪渡、海南境內的海口至叉河西環鐵路組成。(本報資料圖片)
大事記
省第三次黨代會舉行
中共海南省第三次代表大會2月17日至19日在海口舉行。杜青林被選舉為海南省委書記。
省委書記阮崇武在會上作了題為《抓住機遇,奮發進取,開創海南跨世紀發展新局面》的報告。報告提出今后的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精神,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推進體制創新、產業升級和擴大開放,進一步加強文化建設,不斷加大依法治省力度,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實現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把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海南帶入21世紀。
大會選舉產生第三屆省委領導班子,杜青林任書記,汪嘯風、蔡長松、王厚宏任副書記。
親歷者說
粵海鐵路公司籌備組成員黃天育:
粵海鐵路建設充滿崎嶇坎坷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3-04/22/080943765324aff44301c14b3c954245.jpg)
粵海鐵土建部部長助理黃天育本報記者王凱攝
-本報記者陳彬
自古以來,瓊島孤懸一隅,與祖國大陸隔海相望。修建一條連接祖國大陸的鐵路,是幾代海南人民的夙愿。從1998年破土動工,到2004年底粵海鐵路客運正式開通。6年間,我國第一條跨海鐵路終于誕生,也圓了瓊州幾代兒女的一個夢。
作為粵海鐵通道建設的親歷者,現任粵海鐵土建部部長助理的黃天育全程見證了這段歷史,如今重溫那段往事,黃天育依然感慨良多。
1985年,黃天育到位于東方的原海南鐵路辦事處工作。這時的海南,主要的鐵路干線只有石碌-八所、八所-黃流、黃流-三亞連接而成的西環線(全長214公里),線路標準低,主要承擔鐵礦石、鹽、煤炭、水泥等貨物運輸的功能。
1988年海南建省后,海南鐵路建設終于迎來了春天。
為了加快完善海南鐵路網建設,適應海南經濟特區快速發展的需要,海南鐵路總公司開始積極籌備建設海叉線(海口—昌江叉河鎮),將西環線延伸至省會。1992年,原國家計委批準海叉線項目建設,但由于資金沒到位,在路基、橋梁等線下工程項目接近完工時,整個工程于1996年因資金短缺被迫停工。
黃天育說,海叉線雖然停工,但由“一部兩省”(鐵道部、廣東省、海南省)共同推動的粵海鐵路通道項目,正在加緊積極推進,并得到國家層面支持。
1996年,粵海鐵路公司籌備組在海口成立,組長由原廣州鐵路局局長楊其華擔任,黃天育也是籌備組的成員。1997年8月粵海鐵路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
而鮮為人知的是,粵海鐵路通道從項目立項開始,就不斷經歷一波三折。黃天育告訴記者,當時該項目遭到很多人的質疑:海南建這么大規模的鐵路,在海南工業基礎薄弱,缺少相應貨運量的情況下,很難盈利。有人甚至寫信給國務院,提出粵海鐵路通道是“低水平重復建設”。“當時,鐵道部也有人不贊成把海南境內的西環線納入粵海鐵路通道項目,楊其華為此還與其據理力爭,認為鐵路是基礎設施建設,海南的經濟發展離不開鐵路建設,一刻也不能耽誤。”
面臨這種不利局面,在當時海南省高層領導的積極爭取下,l998年8月,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最終批復可行性研究報告,并批準開工,粵海鐵路通道項目被列為全國1998年度21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當時正值亞洲金融危機,國家出于拉動內需的需要,安排給鐵道部當年完成500億的基建投資任務。”黃天育說,當時粵海鐵路通道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早已完成,乘著國家拉動內需這股“東風”,終于獲得批準開工建設,這是所有參予項目籌備人員歷經多年嘔心瀝血的成果,是粵海鐵路通道建設重要的轉折點。(本報海口4月19日訊)
海南詞典
就近升初中
1998年6月,我省教育部門宣布:從1998年秋季起,海口市全面取消小學升初中統考,小學生將免試按片區就近上初中。
無償獻血
1998年9月30日,海南省血液中心送走最后一位個體有償供血者,結束了海南個體有償供血的歷史。
10月1日,海府地區105名青年學生在參加成人宣誓儀式后,來到省血液中心采血點無償獻血,成為我省實施《獻血法》后的首批無償獻血者。
老鏡頭
鄧小平畫像在海口落成
![](http://img.hkwb.net/content/2013-04/22/27c419d22a9f294caad47eaf99d43efd.jpg)
1998年2月13日,海南青年畫家黃信駒創作的鄧小平巨幅宣傳畫在海口市萬綠園落成。該畫長36米,高8米。這幅宣傳畫上,偉人鄧小平目光深邃地遠望前方,旁邊是他那句一直讓海南人民胸懷激蕩的深情話語:“海南島好好發展起來,是很了不起的。”(本報資料圖片)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