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國家繼續強化宏觀調控,實施適度緊縮銀根、控制投資規模和經濟增長速度的“軟著陸”政策。加之特區一批優惠政策被變相削弱或收回,致使海南的資金非常緊張。支撐1992、1993年超常規高速發展的“房地產熱”,出現退燒降溫。在這種偏緊的經濟環境中,海南的多項經濟建設事業仍然取得相當好的成績,經濟運行總體來說是正常的、健康的。
述評
產業轉型
兩高一優促財政增收
1994年,對于海南來說,最大收獲在于開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戰略轉折。這個轉折首先表現在產業主導方面。由于中央及時抑制了“房地產熱”,挽救了海南的實業投資環境,使各產業之間的投資回報率趨向平均,這就一舉結束了“房地產業一業興旺,其它各行蕭條冷落”的不利局面。1994年,海南一方面集中有限的資金,加速基礎設施和大型工業骨干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兩高一優”農業,產業調整導向戰略意義深遠。“兩高一優”帶來了立竿見影的財政奇跡:1994年絕大多數市縣的財政收入都出現了高速增長,增速反而把???、三亞甩在身后,這種戲劇性的變化以前未曾有過。
在空間戰略布局上,“背靠大陸,面向世界”的戰略共識正在形成。1994年,全省實際利用外資近13億美元,而??诰瓦_6億多美元,比重接近50%,當廣大農業市縣越來越緊密背靠大陸時,海口卻大步走向世界。
亞太釀酒項目的引進至今還與海南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1994年,亞太在??谕顿Y建廠。亞太為何獨具慧眼選擇海南?海南亞太公司總經理黃豪煥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新加坡亞太集團看到了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決定投資建一家啤酒廠,這一想法得到海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當時,海南還沒有一家上規模的啤酒廠,考慮到海南經濟特區優惠的投資政策、優質的水資源,以及熱帶、亞熱帶氣候特點的眾多優勢,新加坡亞太集團最終選擇在海南建廠。
思路決定出路。海南金鹿拖拉機廠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海口市八一拖拉機廠,從1994年開始生產金鹿拖拉機,由于操作靈活、爬坡能力強、制動安全可靠、保養維修容易等特點,金鹿拖拉機在農村市場特別受歡迎。然而,海南的市場畢竟太小,正是“背靠大陸,面向世界”戰略共識的凝聚,讓海南金鹿不斷發展壯大。如今,海南金鹿先后在廣東茂名、韶關,云南華寧,貴州福泉,湖北咸寧建立分廠。金鹿的市場也拓展至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老撾、越南、柬埔寨等國。2008年,海南金鹿在印度尼西亞成立了分公司,并在印尼蘇門答臘島的北干巴魯省建立了組裝工廠。
夯實基礎
重點項目投資增八成
經濟“高燒”在退溫,國家宏觀調控收到明顯成效。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7.7億元(含洋浦經濟開發區),增長21.2%。固定資產投資中,用于能源、交通運輸、郵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和農業、基礎工業的投資增長幅度達33%。24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6億元,比上年增長80%,重點工程的投資強度、建設進度、竣工投產率都創歷史最好水平。
國民經濟運行是否健康,百姓的感受是最真實的,也是最直觀的“晴雨表”。海南的表現,沒有讓人失望,城鄉市場繁榮,商品供應充裕,交易活躍,市場建設有了較大的發展,人民生活繼續改善。據統計,當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93.5億元,增長28.5%。城鎮居民人均生活費收入3556元,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1274元,實際增長5.6%。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年末余額達到23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6.6%。經濟結構趨向合理、金融形勢穩定,物價漲幅回落。
??跇菲丈募t火,見證了當時市場旺盛的購買力。1994年,樂普生百貨開業的當天,商廈客流量達6萬多人次,營業額超過了100萬元。當年,??谏弦幠I蠙n次的商場不多。樂普生百貨七層樓上萬平方米的營業面積,5萬余個品種,以及氣派豪華的16部電梯,在當時可謂絕無僅有,氣勢非凡。準確的定位,優惠的價格,“樂為普通百姓,創造美好生活”的廣告語,使樂普生在??趽碛凶钔娜藲?。
海南,抓經濟發展一刻也沒有放松。1994年,海南經濟不僅增長速度較快、質量和效益也較好,基礎設施建設、大中型工業項目建設、高效熱帶農業開發及招商引資均取得顯著進展。
翻開歷史,1994年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幅幅輝煌畫面,讓人激動,讓人回味:大廣壩水利水電樞紐一期工程完工通水、瓊粵兩省聯手合作建設海峽通道……這一樁樁事關海南長遠發展的基礎工程,無不讓人清晰地感受、聆聽到海南前進的脈搏跳動。
使命擔當
多項重大改革相繼推出
改革,是特區的使命擔當。1994年,海南多項重大改革相繼推出,時至今日依然影響巨大。當年一項意義深遠的改革,就是《海南經濟特區基礎設施投資綜合補償條例》的頒布。從土地、稅收、項目審批、經營范圍等方面給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者以優惠補償,吸引社會各方面的資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并通過立法確定下來,這在我國是個了不起的創舉。
另一項全國絕無僅有的改革,就是公路規費征收制度改革,對機動車輛征收燃油附加費,減少公路規費費種、簡化征收環節、取消公路上所有的收費站卡,使我省成為全國“一腳油門踩到底”省份。
馮學詞曾任省交通廳辦公室主任,他回憶說,1993年時任海南省委書記阮崇武到海南第一周,就到省交通廳調研,指出高速公路設站卡太多,要想辦法將速度提起來。由此,催生了1994年海南聞名全國的“一腳油門踩到底”改革。“可行性或操作性,固然是成功的必備條件,但更重要的還是探索和創新精神,沒有這點,一腳油門踩到底就根本不可能實現。”馮學詞說。直到今天,海南燃油附加費改革沒有被取代或是弱化,甚至于在全國仍一枝獨秀,可見它具有相當的前瞻性,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這一年,海南的改革新舉措不斷推出。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出臺海南經濟特區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等條例及實施細則,擴大了社會保障的覆蓋面。此外,海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九項改革措施部署實施、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出入境政策放寬等等,都為海南改革開放發揮著深遠的影響,促進海南社會主義市經濟體制走向成熟與完善。
成績的取得實屬不易。同時,海南的發展也存在著不少的困難。1994年,隨著國家緊縮銀根宏觀政策的持續實施,省內資金供給日趨偏緊,流動資金短缺比較突出。工業基礎比較薄弱,結構不合理、經濟效益不理想的問題依然存在。對外貿易,特別是出口增長不足,這與海南的對外開放步伐和外向型經濟的發展目標不相稱。物價增長幅度有所回落,但物價絕對水平仍然較高,需要繼續強化市場管理,規范市場交易,抑制通貨膨脹。
回顧1994年之得失,不能脫離當時國際國內大環境,不能根據主觀愿望怨天尤人,更不能只看“房地產業”泡沫就“一葉障目不見森林”。改革開放,不可能一帆風順皆坦途。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探索道路上,應鼓勵敢闖、敢試、敢干的氛圍。時至今日,這些經驗教訓仍具有寶貴的現實意義。
(編輯:李琳)